读经偶得.选二(其一)

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

诗人化为土,千古存其辞。

其辞虽可读,其义不可思。

即如谷风篇,云是弃妇为。

而妇见弃故,孔子不必知。

今欲求其解,岂可空言治。

泾渭何所指,方舟何所施。

必其家庭事,琐屑皆得之。

而后此诗义,明白无所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俞樾的《读经偶得.选二(其一)》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诗歌与经书的区别。他认为,尽管六经深奥,可以被各种解释,但诗歌的独特性在于其情感和意象,往往超越理性分析,如《谷风篇》中的弃妇故事,其深层含义并非经书所能完全涵盖。诗人强调,理解诗歌需要贴近生活,关注其中的家庭琐事和个人情感,这样才能真正领悟诗意,而非仅凭空洞的理论探讨。诗中通过设问,引导读者认识到解读诗歌时必须深入细节,才能消除疑惑,把握其真实意义。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读经偶得.选二(其二)

不然诗虽存,诗义终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万岁山.相传明太祖曾至此

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

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

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

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

呜呼,三百年,明祚毕。崇祯十七外,止有福王一。

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

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

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

形式: 古风

项王墓

事去英雄此葬身,千秋过者尚悲辛。

道旁气压秦皇帝,帐下情钟虞美人。

已掷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死成神。

彼苍原借驱除力,便道天亡亦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苍颉墓(其一)

苍史坟前尚有碑,当年造字擅神奇。

六书变体随秦汉,一画凭空本伏羲。

混沌忽开天亦喜,文章多祸鬼先悲。

要从皇古留真意,不使人间獬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