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僧》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当时六祖有传衣,万法元来是一机。”这两句开篇即以禅宗故事入题,引用了佛教中六祖惠能接衣的故事,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智慧的传递。同时,“万法元来是一机”则强调了万事万物的本质统一性,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联系。
“若问一归何处去,本来无一亦无归。”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深化,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与存在的终极问题。这里“一”可以理解为个体、自我或生命的意义,而“无一亦无归”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归宿的虚无,暗示了在佛教看来,一切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也没有固定的归宿。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对生死、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超脱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生命、存在与佛法之间的关系,既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