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岩

尝闻仙人渡海术,授以尺杖如飞龙。

凭虚闭目不敢瞬,波涛汹涌喧天风。

兹岩山窟飞海岸,直扫一涧声何雄。

瞑行千步水入耳,明探万壑云生胸。

嵚崖滴乳芝玉脆,剜穴喷水莲腮红。

神仙缥缈在何许,心平意定天为通。

此行况复匪游戏,出门借问春耕农。

形式: 古风

翻译

曾听说仙人有渡海的法术,传授给我一根像飞龙般的尺杖。
我紧闭双眼悬空而行,不敢稍作眨眼,海浪滔天,风声震耳。
这岩石山洞紧邻海边,尺杖挥动,涧水之声豪壮无比。
我在黑暗中行走千步,只觉流水入耳,明亮处探索万壑,云雾在我胸中翻腾。
峭壁上的滴水如乳汁般晶莹,洞穴中的泉水如莲花般娇艳。
神仙的踪迹如此飘渺,心静如水,万物皆通。
这次行程并非游戏,出门前还询问了农夫春天的耕种事宜。

注释

仙人: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人。
尺杖:比喻神奇的法器或工具。
凭虚:凌空、悬浮。
瞑行:在黑暗中行走。
芝玉:形容洁白如玉的石头。
剜穴:挖掘洞穴。
春耕农:春季耕田的农民。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岊的《砻岩》描绘了一幅奇特而神秘的海上仙人景象。诗中通过“尺杖如飞龙”和“凭虚闭目不敢瞬”的描述,展现了仙人驾驭海浪的神奇能力,以及渡海时的庄重与专注。诗人运用“兹岩山窟飞海岸”至“剜穴喷水莲腮红”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山岩间的自然景观,如泉水奔流、洞穴喷水,仿佛仙境般瑰丽。

最后两句“神仙缥缈在何许,心平意定天为通”,表达了诗人对仙人踪迹的追寻和内心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平和的哲理。整首诗寓言性较强,既有对仙人传说的赞叹,又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5)

林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盘石

捲烟阁西官道长,一水东注襟沧浪。

山连踞虎岩如屋,栈接飞鸾石作梁。

田野四时歌乐土,关河千里隔蛮乡。

我来九载叨民牧,亿万斯年说太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中有寺寺有阁,阁外之山横翠来。

形式: 押[灰]韵

溪上谣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因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依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疑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形式: 古风

君子岩

石楼千丈锁山南,青壁盘桓下有岩。

知是何年隐君子,清名留得在烟岚。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