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作二首(其二)

莫笑茅庐迮,何曾厌日长。

饭馀餐酪滑,浴罢葛巾凉。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

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不要嘲笑这小小的茅屋逼仄,我从不嫌日子漫长。
饭后品尝着酸奶般顺滑的饮品,洗完澡后葛巾格外清凉。
夕阳下,梧桐树影摇曳,微风带来栀子花的香气。
即使生活清贫,我们仍会包粽子,随季节更迭应时过节。

注释

莫笑:不要嘲笑。
茅庐迮:茅屋逼仄。
何曾:从未。
厌日长:嫌日子长。
饭馀:饭后。
餐酪滑:酸奶般顺滑的饮品。
浴罢:洗完澡后。
葛巾:葛布制成的头巾。
落日:夕阳。
桐阴:梧桐树荫。
微风:轻风。
栀子香:栀子花香。
贫家:清贫之家。
犹裹粽:仍然包粽子。
随事:随季节。
答年光:应时过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闲适。"莫笑茅庐迮"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虽狭窄但心境宽广的理解,不因居所简陋而感到不满。"何曾厌日长"则流露出他对时间悠长的安然接纳,享受着简单日子的宁静。

"饭馀餐酪滑"写出了午后小憩后的惬意,酪(酸奶或奶酪)的口感细腻,让人回味。"浴罢葛巾凉"则描绘了洗浴后擦拭身体的清凉感觉,葛巾(麻质头巾)带来的舒适感。

"落日桐阴转"描绘了傍晚时分,桐树下的光影变化,富有诗意。"微风栀子香"则通过微风中飘来的栀子花香,增添了生活的香气和情趣。

最后两句"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诗人以贫家裹粽的习俗,寓意顺应时节,无论生活如何简朴,都能以简单的方式庆祝和应对接踵而至的年节,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恬淡心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四月晦日小雨

霏霏乱点暗朝光,蔌蔌奇声度野塘。

一浦未输新涨绿,四郊聊压旱尘黄。

风生团扇清无暑,衣覆熏笼润有香。

竹屋茆檐得奇趣,不须殿阁咏微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客游梁益半吾生,不死还能见太平。

初喜梦魂朝帝所,更惊老眼看都城。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白发苍颜君勿笑,少年惯听舜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圣门

圣门妙处不容思,千古茫茫欲语谁。

晞发庭中新沐后,舞雩沂上咏归时。

研求岂足窥微指,博约何由遇硕师。

小疾扫空身尚健,蓬窗更作数年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失鸂鶒

不见池边整羽衣,绕村散觅走群儿。

卑飞正恐为人得,径去何须报我知。

久忆蘋洲应自喜,尚馀菰米亦堪悲。

放翁未到忘情处,日暮凭栏独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