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三首(其三)

夷齐偕盗蹠,耳目略相类。

樗栎杂倚桐,枝叶良不异。

薰莸稍有殊,妍丑从此始。

凫短鹤翎长,谅不殊此理。

得失了莫齐,一笑天地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所作的《古意三首》中的第三首,主要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得失的看法。诗中以伯夷和盗跖为例子,说明即使他们在外表上相似,实质上道德品性却大相径庭,如同樗栎与桐木的区别。接着,诗人以薰莸(一种香草和臭草)来象征美丑之别,强调个体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表面,而是内在的本质决定。最后,诗人以凫(鸭子)与鹤的羽毛长度为例,进一步说明这种道理,并指出看待得失应该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一笑置之,不拘泥于表面的齐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和社会认知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71)

叶颙(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字:景南
  • 籍贯:元明间金华府金华
  • 生卒年:1296—?

相关古诗词

我出何所适

我出何所适,行吟对清晖。

著我烟霞屐,制我芙蓉衣。

天风扶瘦策,山云锁幽扉。

下同麋鹿游,上与猿鹤飞。

小草陈野色,幽花发馀辉。

无一不自得,深愧畴昔非。

嗟彼世网中,对面触祸机。

樽俎潜鸩毒,笑谈杂嘲讥。

甘心陷危辱,畴能察先几。

世缘吾已断,世好吾已微。

惟有金华峰,相看不曾违。

荣华虽足贵,林泉不如归。

去去不复返,永食南山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我家北山下

我家北山下,脱冠解尘襟。

古屋三五间,秋风白云深。

功名不挂口,岂受岁月侵。

青山长在眼,白发任满簪。

有酒可以斟,有诗可以吟。

野禽可当曲,涧水可当琴。

醉行无雅态,狂歌有馀音。

逍遥黄叶径,萧散清风林。

凉飙吹我鬓,凉月洗我心。

风静月不留,我心无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唐子华春云出谷图

云住山色佳,云去山骨瘦。

云物屡变更,青山但如旧。

子华亦何人,胸有山水痼。

嵯峨万叠青,收拾在尺素。

春云去何之,出谷渐弥布。

滃郁复氤氲,天下期盖覆。

或然化甘霖,江山起烟雾。

枯槁及林木,巨细沾雨露。

慎勿谩遮天,掩蔽激众怒。

无心我亦云,偶出非有故。

读书幸不多,早被儒冠误。

巍然抗高节,要与云同步。

得失费卷舒,坐阅岁月度。

富贵情易图,不义愧攀附。

负郭二顷田,自足慰衰暮。

慇勤送云出,我欲寻归路。

形式: 古风

挽琳荆山上人

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

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

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

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

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

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

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

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

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

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

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

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

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

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

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

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

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

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

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