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子友以诗来觅酒

玻璃江深麦初熟,引水细舂比炊玉。

老守斋钵自有馀,端为吾民忧不足。

荔枝堂前红数栽,倚树读书门不开。

收麦入厨催酿酒,客问遣骑何时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玻璃江水清澈见底,麦子刚熟透,引来细流慢慢磨成白玉般的面粉。
老守(官员)斋戒有余,他全心为百姓的温饱忧虑,担心不够充足。
荔枝堂前有几株红树,我倚树阅读,门却紧闭未开。
收割的麦子被送进厨房,催促酿酒,客人询问何时能来探访。

注释

玻璃江:形容江水清澈。
深:深度大。
麦初熟:麦子刚刚成熟。
细舂:细致地研磨。
比炊玉:像磨玉一样精细。
老守:年长的官员。
斋钵:素食生活。
自有馀:自己富足之余。
吾民:我们百姓。
忧不足:担忧供给不足。
荔枝堂:种植荔枝的屋前。
红数栽:几株红色的树。
倚树读书:靠着树读书。
门不开:门未打开。
收麦入厨:收割的麦子被送进厨房。
催酿酒:催促酿酒工作。
客问:客人询问。
何时来:什么时候能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与书卷生活的画面。开篇“玻璃江深麦初熟,引水细舂比炊玉”两句,通过对麦子成熟和清澈江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接下来的“老守斋钵自有馀,端为吾民忧不足”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慈善与关怀。诗中的“老守”可能是指自己或某位长者,对待生活持有一种淡泊与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百姓福祉的担忧。

“荔枝堂前红数栽,倚树读书门不开”两句,通过对荔枝树和诗人阅读情景的描绘,勾勒出一个隐逸自得、专心致志的学者形象。这里的“门不开”强调了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排斥,以及他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收麦入厨催酿酒,客问遣骑何时来”两句,则是诗人的日常生活写照。收获麦子、酿造美酒,这些农事活动既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暗示着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欢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感与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次牟朝佐见赠韵

郡斋冷秋菰,饭客比僧供。

如何齑盐厨,便谓酒肉梦。

此间百战场,肥瘠较轻重。

霜花气未暖,冰澌砚含冻。

窗梅眩书灯,厌听晓角弄。

乡心竞节物,椒盘已可颂。

一堂元祐师,翠竹忍留凤。

取材有成约,浮海谁与从。

翻然著鞭先,逸足未易鞚。

他日仇池书,为记小有洞。

形式: 古风

次张益州芝草十二韵

绍兴己卯武成庙,庙殿之栋三秀芝。

学官奔走暨多士,日绕百匝不暂离。

欲奏九重望恩幸,寒饿水火如切肌。

先期到堂白宰相,宰相曰可甚易为。

乐工伶伦饰金玉,拟荐清庙裁歌诗。

石时官忝博士职,岂敢立论超等夷。

曰此五行金沴木,木不曲直尝闻之。

将军鹰扬兆异气,弄兵往往忧潢池。

矧今裕民民未裕,圣虑日轸天下饥。

斯言一出自拭目,再召再逐弥岁时。

山东山西将与相,一天雨露均无私。

喜闻谋帅用乡士,乖崖以来无此奇。

目之所睹世有异,口不敢言人更知。

顷年喋血岷峨下,启此厉阶端自谁。

种芋从今我田喜,沤麻却得吾水滋。

中和薰蒸感瑞物,雪山增重阴云披。

昔人佳政喜传授,便谓子产胜子皮。

江南诸子识我语,帐下未忍骄群儿。

商山一曲似可作,出处恐笑山翁痴。

不如去学赤松子,掉舌三寸为帝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范宰韵

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

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

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

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

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

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

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

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

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

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

形式: 古风

次蒲尉韵

斯言诚虚筌,遮眼漫盈纸。

冷暖当自知,此味如饮水。

谁肯落骄荣,还来共枯悴。

待渠转船头,著力与风值。

最怜气炎炎,可上不可下。

青天与白日,信有覆杯夜。

空林鸟雀喧,村巷牛羊窄。

童子候檐楹,喜此扣门客。

客来踏青苔,曳杖入林薄。

只许老梅官,谓我门无杂。

我贫无娱客,相视笑不止。

向来诸阮间,容我亦与此。

陶然见天真,客亦怜我醉。

罢休明复来,酒贱肯勤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