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鞭辔停驱马,冠裳候入陵。
野行回夜虎,林卧起秋蝇。
汉殿班头月,唐祠梦里灯。
仙寮有佳贶,持报恐无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元节时拜谒陵墓的场景与心境。首句“鞭辔停驱马,冠裳候入陵”写出了诗人停下马匹,穿戴整齐,准备进入陵墓的情景,透露出庄重与肃穆的氛围。接着,“野行回夜虎,林卧起秋蝇”两句通过夜行时偶遇夜虎和林间秋蝇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汉殿班头月,唐祠梦里灯”则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大,以汉代宫殿与唐代祠庙的月光与灯火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感慨。最后,“仙寮有佳贶,持报恐无能”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赠送礼物的感激之情,同时自谦地表示自己难以回报这份厚意,流露出一种谦逊与真诚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拜谒陵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历史、友情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百里山原路,阴晴各一天。
星装聊共载,雨䌫不须牵。
野阔丛霏薄,池清树影圆。
肩舆渡河稳,因忆泛舟年。
一水斜通县,群峰碧绕陵。
露袍沾宿草,风麈散山蝇。
径险萝侵磴,途长月代灯。
赠言君为再,欲报转无能。
剑阁搀天起,巴江划地流。
驻兵增六镇,分臬比诸侯。
社稷须长计,乾坤有壮游。
安攘非两事,慎勿倚戈矛。
西日照城东,飞蝗忽蔽空。
声如挟风雨,势若走儿童。
老眼何曾见,残年未拟丰。
忧勤正云汉,玄默可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