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宿云霄驿》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描绘了汉使出使万里,途经云霄驿站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风声、烟雾、雨水等自然景象,以及驿站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联“三秋为汉使,万里度云霄”开篇即点明主题,以“三秋”形容时间之长,“万里”展现行程之远,“云霄”则寓意高远,形象地描绘了使者出使的艰辛与壮志。
颔联“月下传砧急,风高拥节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月光下,捣衣声急促,仿佛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高风中,节拍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回响。这两句通过听觉细节,营造了一种既紧张又充满诗意的意境。
颈联“浮烟收野市,宿雨断江桥”转而描写驿站周围的环境。烟雾渐渐散去,市集恢复了宁静;雨水停歇,江桥得以通行。这两句通过视觉描绘,展现了驿站周围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暂时安宁。
尾联“一梦清如水,悠悠见圣朝”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和旅途中的种种景象后,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平静而深远。他遥望“圣朝”,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向往,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宿云霄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出使旅程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国家和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