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陆远大夫

顾陆笔墨森威仪,身后犹为道子师。

欲观道子观顾陆,陆孙定自有天资。

或言苦学龙眠者,不颂世德誇义儿。

肯为俗人落吾笔,王许支公实我知。

倘非从容接笑语,安得生气今如兹。

湖光万丈明珠满,对此佳客申愁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顾陆的笔墨充满威严和仪态,他的身后仍被尊为道子的老师。
想要了解道子的画风,只需看看顾陆的作品,陆家子孙自然有天赋。
有人说他刻苦学习龙眠(指宋代画家李唐),不夸耀世俗的美德,只赞美有义气的人。
他愿意为了普通人放下我的笔,王许支公(可能指王羲之和支遁,两位历史上的人物)的评价,我深以为然。
如果不是他从容应对谈笑风生,哪里会有如今这样生动的气韵。
湖面波光万丈,犹如明珠满溢,面对这样的佳客,我眉头舒展,愁绪稍减。

注释

森威仪:威严且庄重的仪态。
道子师:指唐代画家吴道子,被认为是顾陆的老师。
天资:天生的才能或资质。
苦学:刻苦钻研。
龙眠者:指李唐,因其画风被称为‘龙眠’。
世德:世俗的美德。
支公:可能指王羲之或支遁,古代名士。
从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生气:艺术作品的生动气息。
明珠:比喻湖面的波光。
愁眉:眉头紧锁,表示忧愁或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赠给陆远大夫的作品,通过对陆大夫的笔墨风采的赞美,表达了对其艺术才华的认可和敬仰。首句“顾陆笔墨森威仪”以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风为典故,暗示陆远的书画技艺高超,具有严肃而深沉的艺术魅力。接着,“身后犹为道子师”进一步强调他的艺术地位,比肩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

诗中提到“陆孙定自有天资”,认为陆远的天赋异禀,即使与龙眠(李公麟)相比也不逊色。然而,诗人并未止于夸赞,还指出他不以世俗赞誉为追求,而是坚守自我,这在“不颂世德誇义儿”一句中得以体现。诗人表示,陆远愿意为艺术付出,而非迎合俗人,这种精神得到了王许支公的理解和支持。

“倘非从容接笑语,安得生气今如兹”表达了诗人对陆远艺术创作态度的赞赏,认为他的作品之所以充满生动气息,是因为他在创作时能保持轻松自如的心态。最后,诗人以湖光比喻陆远的艺术才华,如明珠般璀璨,同时表达出对这位佳客的欣赏和忧虑,担心他可能会因为外界压力而失去这份生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陆远的才情、品格和创作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深深的敬意。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赠然公界方

西方石为简,东山人可与。

不用量三江,聊以压四虎。

形式: 古风

赠琴照

会稽城畔不见海,会稽城里海有声。

此海之声三尺桐,渺如渤澥含太清。

惜哉寂寥三十载,月出愁空不肯明。

邂逅彼孙曰冲照,燕坐之馀秋色横。

摇手照乎休可已,悲风河水客心惊。

我少学此今白发,念昔知音冢草生。

亦复何人能子知,空问世身不得轻。

庭鹤待此朝入馔,子食有禁宁无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立秋前六言

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形式: 六言诗

岁暮六言

腊尾岂堪北去,年头又怯东奔。

萍梗往来覆载,燕雀俯仰乾坤。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