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

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

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

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

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党山再次观赏潮水时的震撼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壮丽与恐怖。

“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 开篇即以秋水的变幻莫测和海神的从容镇定形成对比,暗示潮水即将带来的震撼。

“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 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潮水比作惊雷和砑雪的狮子,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 山峰原本避开潮水的侵袭,但突然间被潮水的怒吼所惊动,进一步渲染了潮水的威力。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描述潮水拍打老壁,激起的尘埃如同从千仞高的悬崖落下,衣袖被潮水溅湿,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猛烈。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 潮水覆盖了视线,直到很久之后才渐渐退去,展现出潮水的持久与壮观。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潮水不仅影响了自然景观,也仿佛预示着宇宙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潮水力量的敬畏。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 回忆过去每一次观看潮水,都充满了恐惧与敬畏,白天的时光也因此变得充满恐怖。

“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 即使是面对如此恐怖的景象,人们仍然无法忘怀,这种恐惧感将永远铭记。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 不仅人类感到恐怖,连天地本身也可能感受到潮水的威力。

“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景色变化,但内心的恐惧并未完全消失。

整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恐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萧荷花祠

荷花一夕凋,万里秋无色。

独遗花烈芳,千秋袭陂泽。

扬舲溯大湖,风紧日巳夕。

水鸟习旧栖,戢羽茭菰白。

吊古解维舟,去岸不盈尺。

秉烛褰绣帷,金翘俨宫额。

烛灭飒然中,神爽凛孤魄。

念此芒吻微,奚啻雄虺索。

岂无冶容膏,贞肌以为臛。

念兹不能忘,惆怅至明发。

形式: 古风

送明教往上海

玩雪东门家,天寒雪正下。

繁林积素花,群山映檐瓦。

杯至不得休,语密不可罢。

鸟集池树颠,色暝天欲夜。

顾予同心人,而有太息者。

云我为道谋,安得与君舍。

余为重解疏,敛襟向前谢。

超言虽遣累,离绪难释挂。

驾言春阳初,那得便徂夏。

执手归路中,冲寒为君话。

形式: 古风

寄善画葛君

展箑不尽规,墨色鲜于洗。

细图万壑云,寄我青山里。

感之不能忘,聊寄短篇耳。

形式: 古风

古山篇赠余君

余君本今人,而有怀古思。

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握管扫素笺,闭门谢时事。

懒与今人交,自号古山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