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棚

涛声盘空吹海立,夜拔苍髯老蛟泣。

阴森一片翠微寒,不放骄阳排闼入。

归来归来乎山中,人间六月方蕴隆。

宁减明月添清风,谁其云者十八公。

形式: 古风

翻译

涛声在空中回荡,如同海浪冲击着天际,夜晚时分,连老蛟也为之哭泣。
阴冷的翠绿笼罩着山间,不让炽热的阳光直射而入。
呼唤我回到山中吧,此时人间已是六月酷暑时节。
宁愿减少明亮的月光,也要增添清风,这是谁说的,那十八公吗?

注释

涛声:海浪的声音。
苍髯:形容老年人的胡须。
翠微:青翠的山色。
骄阳:强烈的阳光。
蕴隆:夏季的炎热。
明月:明亮的月亮。
十八公:可能指代某位尊长或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的愿望。

“涛声盘空吹海立,夜拔苍髯老蛟泣。”这里通过涛声的宏大和老蛟的悲泣,渲染出一种超脱红尘的意境。涛声如同自然界中的一种力量,而老蛟之泣则隐含着一种生命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阴森一片翠微寒,不放骄阳排闼入。”诗人借阴森的山林和翠微的冷意,表达了对外界喧嚣的拒绝,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珍视。这里的“不放”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坚守内心清净的决心。

“归来归来乎山中,人间六月方蕴隆。”诗人表达了想要回到大自然怀抱中的愿望。“人间六月方蕴隆”一句,则描绘出外界在夏日渐渐繁盛的景象,与诗人所在的山中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宁减明月添清风,谁其云者十八公。”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宁减明月”和“添清风”,都是在表达一种宁静、纯净的心境。而“谁其云者十八公”中的“云者十八公”,可能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或者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象征,这里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或是在自我安慰:是否有人能理解我的这种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与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泊龙湾

安得蓬笼雨一蓑,芦花深处卧烟波。

筹边事付韩擒虎,种树书传郭橐驼。

从古市朝如此耳,搀閒天地奈之何。

秫田虽少亦堪酿,底处不容人醉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泊钓台

落帆鸬鹚步,倚策羊裘轩。

纷披稚筱閒,森郁古木尊。

幽蹊石齿齿,醉袖风翻翻。

缅怀台上人,老藓双骭存。

宁知天九重,不博月一痕。

咄哉侯君旁,坐受富贵吞。

先生无乃误,肯与痴人言。

吾诗亦赘矣,舐舌不可扪。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直汀晚望

沙头新雨没潮痕,独立苍茫欲断魂。

如以长江限南北,何堪丑虏共乾坤。

中年岁月疾飞鸟,旧隐文移惊夜猿。

鸥鹭不能知许事,烟寒袖手与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四)

我观众草树,等是气所囿。

蓬茅一何荒,桃李一何秀。

荣悴固不齐,受命了无缪。

所以山中人,翩然拂归袖。

丁宁语泉石,此误不可又。

开帘受微飔,排闼入孤岫。

是身如虚空,一室宽宇宙。

夫何不訾省,与世争决骤。

天分有固然,吾力岂其究。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