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形式: 排律

翻译

只剩下一柄剑,不再借助泥土
战马奔向战场,人们回归故乡
笛声哀怨翻过山岭,酒香中滤去冬灰
别让锦带惊动大雁,穿着华丽衣裳斗鸡
返回吴地路途遥远,进入郢都无需悲戚
我本就是桃李之树,何必担心没有小径

注释

剑:武器。
泥:黏土。
马:战马。
沙场:战场。
故国:故乡。
笛愁:笛声哀愁。
陇水:山岭上的流水。
春灰:春天的炉灰。
锦带:装饰性的腰带。
雁:大雁。
斗鸡:斗鸡游戏。
还吴:返回吴地。
渺渺:遥远。
入郢:进入郢都。
凄凄:悲伤。
桃李树:比喻有才华的人。
成蹊:形成小径,比喻出名或受人敬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拥有武力,但并未真正使用,反而是留下了尘世间的小小成就。这既显示了诗人的武力和节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遣送的马儿奔向远方,而自己却返回故土。这里的“沙场”可能象征着战场或是遥远的地方,诗人的马儿要奔赴那里,而诗人本身则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这两句通过对音乐和饮酒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欢乐。"笛愁"表明即使是音乐也带有忧郁的情感,而“酒喜”则展现出在某些时刻,酒能够带来快乐。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锦带不必惊扰过往的鸿雁,另一个是罗衣依然适合于斗鸡的场合。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过去荣耀生活的一种留恋。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这两句中,“还吴”和“入郢”都是地名,这里用来形容归乡之路的遥远与复杂,但诗人并未感到特别的凄凉。

最后两句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和成就的肯定,即使是一颗普通的果实,也无需害怕不能成长。这句话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鎗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形式: 排律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形式: 古风

房中思

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行轮出门去,玉銮声断续。

月轩下风露,晓庭自幽涩。

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