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排闷二首(其二)》。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有怀谁与陈,有恨谁与诉?”直接抒发了无人理解、无处倾诉的孤独情绪。接着,“肝肠深可惜,坐受尘土污”表达了对自身价值被世俗淹没的感慨,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清辉发遥夜,皓月已徐吐”借景抒情,用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希望,然而“相见真成故”又暗示了这种期待可能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哀我落世间,沈沈抱幽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尘世的悲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古今不相接,万感入迟暮”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深思索。
最后两句“回光射吾胆,涤骨倒秋露。翛然委形骸,何异迷者悟”传达出一种顿悟之感,如同秋露洗涤心灵,诗人从迷茫中清醒过来,意识到顺应自然、放下执念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思和心灵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