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次有叹鬓发渐衰嫌孙子催老之意因酬妍唱兼吟鄙怀

醉伴腾腾白与刘,何朝何夕不同游。

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尊前倒即休。

催老莫嫌孙稚长,加年须喜鬓毛秋。

教他伯道争存活,无子无孙亦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沉醉的伙伴白与刘,无论何时何地总在一起游荡。
在灯火下流连忘返还在饮酒,一杯接一杯直到醉倒才罢休。
不要嫌弃孙子年幼成长慢,年纪增长应欣喜岁月的流转。
教导伯道如何才能保全生命,没有子嗣孙子也会白发苍苍。

注释

醉伴:酒醉的同伴。
腾腾:形容沉醉的样子。
何朝何夕:无论何时,任何时候。
尊前:酒杯之前,指饮酒的情境。
倒即休:醉倒就停止,意指喝到醉为止。
孙稚长:孙子年幼成长。
加年:增加年龄,指时间流逝。
鬓毛秋: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伯道:这里指邓攸,古代典故中因无子而晚年凄凉的人物。
争存活:尽力保全生活,生存下去。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场温馨而愉悦的宴席场景,主角为三位朋友,包括诗人自己在内,他们共同举杯畅饮,享受着相聚的欢乐时光。"醉伴腾腾白与刘"表明了这份友情的纯粹和高兴,"何朝何夕不同游"则透露了一种对未来美好时刻的期待与向往。

在灯下,酒意犹浓,"留连灯下明犹饮"显示了他们不愿结束这一刻的悠然心境。然而,当酒杯斟满,朋友间的情谊也随之升温,"断送尊前倒即休"则描绘了一场宴席即将落幕的情景。

诗人接着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与感慨。"催老莫嫌孙稚长"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和朋友们,尽管年华渐老,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岁月带来的不仅是衰败,还有了新的希望和乐趣,如孙子的成长。"加年须喜鬓毛秋"则强调了即使鬓发转白,也应庆幸时光的积累和生命的丰富。

最后,诗人提到教导后辈要争取生存与发展,展现出一种深远的家族观念。"教他伯道争存活"中,"伯"可能是指年长者或兄长,而"争存活"则强调了对未来世代的期望和责任。即便没有子孙,也不必为此感到悲哀,因为人生的价值远非血缘所限。"无子无孙亦白头"表达了一种超越生育与传承的平静心态,接受生命自然的走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场宴席的描绘,展现了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人生意义的探讨,是一首充满深意且情感丰富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同梦得暮春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

龙节对持真可爱,雁行相接更堪誇。

两川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鲁卫定知连气色,潘杨亦觉有光华。

应怜洛下分司伴,冷宴闲游老看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因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

淮南挥手抛红旆,洛下回头向白云。

政事堂中老丞相,制科场里旧将军。

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半分。

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在家出家

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好听琴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