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学者夏曾佑所作的《送汪毅白出都·六首(其三)》。诗人以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汪毅白出都的关切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
首句“丰沛从来拱帝畿”,将汪毅白比作古代辅佐刘邦的丰、沛二县人物,暗示他有辅佐朝廷的才能。次句“曾觇云起应昌期”则寄寓了对盛世的期待,暗指汪毅白此行可能带来国家的转机。
第三句“连鸡失计开新局”,通过“连鸡失计”的典故,批评了过去的决策失误,暗示当前需要新的策略来改变局面。第四句“聚米无谋覆旧棋”进一步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用“聚米为山”之典,表示没有长远规划可能导致失败。
第五句“西帝欲窥周氏鼎”借西汉刘彻(西帝)觊觎周朝宝鼎的典故,暗指外敌或内部异心者图谋政权,表达对国家稳定的忧虑。第六句“北庭谁卓海都旗”则担忧北方边疆的局势,用“海都”泛指强敌,询问谁能像昔人那样树立旗帜,捍卫疆土。
最后一句“淩烟将相今何在,万里秋风入鼓鼙”,以“凌烟阁”上功臣画像的典故,感叹昔日英雄已不在,而现实战鼓声中,透露出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出都的期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