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歌赠杨鍊师

杨鍊师,爱神仙,乃在碧海之东偏。

仙人魏伯阳,丹成上青天。

灵符玉文洞玄玄,鍊师得之宝其传,凝神专气合自然。

前年在袁州,夏秋大旱不得雨,山泽草木生炎烟。

去年海若犯河伯,秋潮涨沙龟坼田。

今年魃也,肆恶如火烧平原。

万口嗷嗷不自活,命如一发千钧悬。

鍊师不笑亦不言,仗剑一呼龙出渊。

手挽天河注长川,雷公电母相后先。

己巳及辛未,一岁祷一雨,遂令老稚饱饭歌丰年。

杨鍊师,通神明,长身玉立方瞳青。

公田及私秋有成,功不自受归冥冥。

灵风吹旗海气鯹,醉骑黄鹤吹瑶笙。

请以海门山前龙眼千尺浪,和我一曲空歌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祷雨歌赠杨鍊师》是明代诗人胡奎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杨鍊师的超凡能力和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中首先描述了杨鍊师对神仙之道的追求,他居住在碧海之东的偏僻之地,与仙人魏伯阳结缘,得到了丹药和道术。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自然现象的描绘,如袁州的夏秋大旱、海潮泛滥、魃灾肆虐,展现了人间的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杨鍊师不言不笑,仅凭一剑之力,呼唤出龙来,引天河之水注入长川,借助雷公电母的力量,成功解除了干旱之灾,使得百姓得以饱食丰年。

诗人赞美杨鍊师不仅通晓神明之道,拥有超凡脱俗的身姿和清澈的双眸,更是在公田和私田的丰收中默默贡献,而不求任何回报,其高尚品德令人敬仰。最后,诗人以海门山前龙眼千尺浪为喻,邀请杨鍊师一同创作空灵之歌,表达了对这位道士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杨鍊师超凡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和超自然力量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代王奉祠赠别友人之京

春风吹江春雪晴,茶官放船明日行。

奉祠过我索长句,把酒出饯钟陵城。

沈郎有母华亭住,三载思家不归去。

侧身东望白云飞,长绕九龙峰顶树。

今年报政上京华,还种北堂萱草花。

不学江州白司马,直将哀怨寄琵琶。

愧我梁园老宾客,与尔从来未相识。

稍待金芽入贡馀,纱帽笼头共煎吃。

形式: 古风

送知县陈仲信之建昌

朝游甘棠堤,夕游甘棠堤。

堤上夜来雨,秋风闻马嘶。

借问向何处,驾言南康去。

香炉生紫烟,五老欠延伫。

山中瀑布水,散为九江流。

江流二千里,还归东海头。

海中有鲤鱼,好寄平安字。

手把钓鳌竿,时时候书至。

形式: 古风

铁箭辩

凤凰山下通江门,钱王铁箭今尚存。

世传当时有三箭,两箭沈沙俱不见。

唯留一箭在江头,此箭不随江水流。

壮士摩挲撼其镞,根株下贯金鳌足。

出地曾无一尺高,定知作则捍波涛。

始丰先生真好辩,直指是幢非是箭。

雨淋日炙四百年,孤星煌煌长在天。

形式: 古风

题东山清隐图

南山莫采菊,北山莫移文。

西山食薇终不饱,听我且歌东山之白云。

白云宛在山之下,卜得陂坑葬郎罢。

三年返哺学慈乌,千里按图求骏马。

关山漫漫霜露多,谷口秋风吹女萝。

侧身南望不归去,白发倚门愁奈何。

东山之图不盈尺,时见山头白云白。

山有荔枝江有鱼,儿在天涯重相忆。

只今冠佩登鹓行,谁种忘忧当此堂。

安得仙人缩地诀,日日称觞慈母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