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永清入泮

十年风雨坐茅庐,今日新硎发剑初。

百战屡超童子队,半途莫庆古人书。

美才最忌骄兼吝,大德方能实若虚。

久困泮池因懒学,愿君鉴我作前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赠潘永清入泮》由清代诗人陈维英所作,通过对比与劝诫,表达了对潘永清的期望与鼓励。

首联“十年风雨坐茅庐,今日新硎发剑初”描绘了潘永清在艰苦环境中潜心学习的坚韧形象,以及今日初展才华的喜悦。这里以“风雨”象征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茅庐”则比喻简陋的学习环境,而“新硎发剑初”则暗示其才华初露,如同新磨之剑,锋芒初现。

颔联“百战屡超童子队,半途莫庆古人书”赞扬了潘永清在学习上的进步与超越,同时也告诫他不要因为暂时的成功而自满,要警惕半途而废,避免像古人那样在学问上止步不前。这里的“百战屡超”形容他在学术上的不断突破,“童子队”则是指同龄人或初学者,“古人书”则暗指那些未能坚持到底的先贤。

颈联“美才最忌骄兼吝,大德方能实若虚”进一步强调了品德与才能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才德兼备之人,不应骄傲自满,也不应吝啬分享,而应谦逊待人,乐于助人。这里的“美才”指的是才华出众的人,“大德”则指高尚的品德,“实若虚”则形容内心充实却外表显得空灵,即内敛而不张扬。

尾联“久困泮池因懒学,愿君鉴我作前车”是对潘永清的直接劝诫,指出他过去可能因为懒惰而耽误了学业,希望他能从自己身上吸取教训,勤奋学习,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这里的“泮池”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求学之路,而“前车”则比喻可以借鉴的先例或经验。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潘永清的才华与努力,更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劝诫,强调了品德与才能并重的重要性,以及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57)

陈维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良玉比君子

无瑕君子德,追逐自含章。

儒待珍争聘,人将玉比良。

惟贤知所宝,有美韫而藏。

守璞神偏固,成圭行本方。

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

品贵金同式,才高尺细量。

他山资砥砺,汝器胜琳琅。

得士班名笋,磨砻圣化彰。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题吴希周百蝶图(其一)

粉腻涂来两翅华,轻于燕燕受风斜。

当年只道丹青树,谁识丹青画不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吴希周百蝶图(其二)

风流尽日学偷香,尽日偷香尽日狂。

多少风流君写就,知君会作采花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台湾道区天民邀陈迂谷山长程守山司马同游剑潭韵

此日舟休刻,当年剑不腾。

钟声停过客,笠影认归僧。

宝相胸成卐,金刚目有棱。

千潭同一月,悟澈道心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