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军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在楚州城门外,白杨树被悲凉的风吹拂。
无数的坟墓排列着,里面的人都是战死沙场。
难道没有妇女的冤屈?但肯定没有能扭转乾坤的英雄。
中原大地就在北方,登上城楼眺望,视野无尽延伸。

注释

楚州城门:古代城市的主要出入口。
白杨:高大挺拔的树,象征哀悼和忠诚。
累累死人冢:形容众多的坟墓。
锋镝: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匹妇冤:单身女子的冤屈。
万夫雄:能够领导万人的英雄。
中原:古代中国中部地区,文化中心。
登城望:爬上城墙远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悲凉景象。"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一句,以白杨的秋风来烘托出一种凄清而又悲凉的情感,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两句,则直接指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这里的“累累”形容尸骨堆积如山,强调了战乱带来的巨大牺牲。"死向锋镝中"则明示这些生命是被剑戟所终结,这些词汇都极富有力量地表达了战争的悲惨。

接下来的"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战争导致的家庭破碎和英雄辈出的悲剧。"岂"字用在这里是古代常用的疑辞,表示否定的情感,而“匹妇”指的是丧偶的妇女,“冤”则有怨恨之意;"万夫雄"则指的是那些英勇的战士们。

最后两句"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诗人站在楚州的城墙上,向北眺望着广阔的中原平原。这里的“何穷”一词,无疑是对未来、对战争结局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死亡和破碎家庭的描写,以及对英雄命运的反思,展现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重哀痛。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淮西帅第二十五

借问大将谁,战骨当速朽。

逆节同所归,水花笑白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清江何汉英再见于空同读欧阳先生诗感慨为赋

采芝云满山,采檗瀑垂涧。

当年有清徽,为寄南来雁。

雁去人已逝,岁月剨云晏。

流水失声音,西河老忧患。

往日志士悲,穷途行子惯。

君为梁宋游,我复江汉宦。

十年耿相逢,千里欠一盼。

玄机寄糟粕,美疢堕刍豢。

赠子归东方,聊荐吴兴苋。

形式: 古风 押[谏]韵

理宗度宗第二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

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移司即事

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攲倾小成倒。

赭衣棘下无颜色,仓卒移司避流潦。

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明早。

我来二十有一月,若书下下几一考。

梦回恍忆入新衙,不知传舍何时了。

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

天门皇皇虎豹立,下土孤臣泣云表。

莫令赤子尽为鱼,早愿当空日杲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