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开篇“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紧张的氛围。“草白河冰合”表明时值寒冬,大地被严寒所笼罩,而“蕃戎出掠频”则透露出边疆战争的紧迫和频繁,"蕃戎"指的是边塞上的敌对势力,他们像蚂蚁一样不断地侵扰。
接下来的“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紧张气氛。“戍楼三号火”可能是指烽烟台上的警报信号,而“探马一条尘”则表明敌情侦察活动的频繁,每一次小小的尘土扬起都可能预示着敌人的踪迹。
诗歌随后的“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两句,则从人物的角度切入。"战士风霜老"形象地描绘了久经沙场的战士们,他们在风霜中历练出了岁月的痕迹,而"将军雨露新"则是对将领不懈努力、永葆青春的赞美,尽管外界环境严酷,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依旧焕发。
最后,“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果和英雄不被封侯的感慨。"封侯"指的是授予爵位,而"不由此"则是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功名的机会渺茫。"何以慰征人"是对那些为国出生入死、却未能得到相应荣誉的将士们的一种感叹,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用什么来安慰那些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人们。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英雄的悲壮,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英雄不被封侯的感慨和对征人的关切。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
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
野火烧人骨,阴风捲阵云。
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
年年名路谩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
画戟门前难作客,钓鱼船上易安身。
冷烟黏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自是侬家无住处,不关天地窄于人。
斸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
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
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
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