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荦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佛画:画的佛画像。
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
置:供。
羹:菜汤。
这里是泛指菜 蔬。
疏粝: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清月:清朗的月光。
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
扉:门。
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
霏:氛雾。
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
纷:繁盛。
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枥:同“栎”,落叶乔木。
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
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当流:对着流水。
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
靰:马的缰绳。
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安得:怎能。
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深山古寺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心境。

开篇“山石荦确行径微”表达了诗人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行走的情形,这种道路本身就昭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接着,“黄昏到寺蝙蝠飞”则描绘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有些许生机的景象。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两句,则是对诗人在寺中生活的一种写照。这里的“升堂”和“坐阶”都是指诗人在室内外活动的情形,而“新雨足”则说明此时正值雨后,空气清新;“芭蕉叶大支子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紧接着,“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一句,通过寺中僧人的话语,传达了诗人对寺内古老佛像艺术的欣赏与珍视。这里的“以火来照”则是在强调在昏暗的环境中,即使借助火光观赏,也只能窥见一二。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两句,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描述。这里的“铺床”、“拂席”和“置羹饭”,都体现了寺中僧人的朴素生活,而“疏粝亦足饱我饥”则表达了即便是简陋的饮食,也能满足诗人内心的充实。

夜晚的描写“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在这里,“夜深静卧”与“百虫绝”相对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清月出岭光入扉”则是诗人在夜晚感受自然之美的一种写照。

最后几句“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则是在描绘诗人清晨离寺的场景。这里的“天明独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由,而“无道路”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写照。山林中的景色——“山红涧碧纷烂漫”,则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下来的“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一句,则是诗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情景。这里,“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和“风吹衣”,都是对诗人在山林中自由行走时的感受。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两句,是诗人的哲理思考。这里,“人生如此自可乐”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态度,而“岂必局束为人鞿”则是在反问是否必须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

末尾,“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这里的“吾党二三子”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而“安得至老不更归”则是对他们能否像自己一样,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直到老去的一种期望和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寺院生活的展现,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

禀生肖剿刚,难谐在民物。

荥公鼎轴老,烹斡力健倔。

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

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

茫漫华黑间,指画变恍歘。

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

日延讲大训,龟判错衮黻。

樊子坐宾署,演孔刮老佛。

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

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慄。

辞悭义卓阔,呀豁疚掊掘。

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䫻。

缀此岂为训,俚言绍庄屈。

形式: 古风

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形式: 古风

丰陵行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群臣杂沓驰后先,宫官穰穰来不已。

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

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宫闾。

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

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形式: 古风

双鸟诗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辀。

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

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