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鸟诗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辀。

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

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两只鸟从海外飞来,飞到了中原。
一只鸟落在城市,另一只鸟栖息在山岩的幽深处。
它们不能一起鸣叫,已经过去了三千个秋天。
两只鸟各自沉默,万物都含在它们的口中。
春风吹过大地,所有的鸟都随风飘荡。
忽然间两只鸟相遇,它们连续鸣叫不止。
耳朵被吵得聋了,嘴巴却感到羞愧。
多舌鸟的声音曾丰富,现在却总是低头。
生病不再呻吟,默默死去。
雷公宣告天公,万物都需要滋润。
自从两只鸟开始鸣叫,连雷声都被掩盖。
鬼神害怕嘲笑,自然万物都暂停了活动。
草木虽微小也有情感,向全世界展示它们的情怀。
虫鼠虽小,却难以承受过度的索取。
若不停止鸣叫,万物都将充满忧虑。
不停止鸣叫,时间仿佛停止,没有了春夏秋冬。
不停止鸣叫,日月旋转也变得困难。
不停止鸣叫,天地法则失去了平衡。
周公不再是公正的代表,孔子不再是圣人的象征。
天公对两只鸟的行为感到惊讶,将它们分别囚禁。
百虫和百鸟开始齐鸣,声音嘈杂。
两只鸟分开后,它们安静下来反思错误。
早晨吃千头龙,晚上吃千头牛。
早晨饮黄河的尘土,晚上饮大海的干涸。
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三千个秋天,它们再次鸣叫回应。

注释

海外: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中州: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
岩幽:深山岩石的隐秘处。
相伴:一同鸣叫。
万象:宇宙万物。
百舌:一种能模仿多种鸟鸣的鸟。
恒低头:永远保持谦逊。
诛求:过分索取。
日月难旋辀:形容时间停滞,日月不再运行。
大法:天地间的法则。
九畴:泛指天地间的秩序或法则。
周公不为公:周公不再代表公正。
孔丘不为丘:孔子不再象征圣人。
囚:被囚禁。
啾啾:鸟鸣声。
省愆尤:反省自己的错误。
愆尤:过失和罪责。
千头龙:比喻数量极多的食物。
河生尘:形容黄河水浑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两只海外飞来的鸟儿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万物共同命运的感慨。开篇即以“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俗态的情境,两鸟一落城市,一落岩幽,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它们各自选择不同的栖息环境。

接下来的“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表达了时间的悠长和孤独感。两鸟各闭口,不与世间万物交响,这种沉默不语反衬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则是对自然界动态变化的一种描绘,生动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生物的活力与自由。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表达了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和难得的交流。然而,这样的交流也带来了“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的后果,似乎在说这种交流并不总是被理解或接受的。

诗中的“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则是对生命消逝和寂静态度的描写,充满了宿命论和无常观的哲思。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则像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警示或命令,提醒着万物应当顺应自然法则。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是对这种生命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的一种描绘。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则是通过植物来表达一种普遍的情感和向世人展示的态度。

接下来几句,“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辀。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则是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界不断互动中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影响的叙述。这里的“不停两鸟鸣”如同一种警世钟声,提醒人们对于生命与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最后,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是对权威和传统的一种挑战或反思。而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则是对这种超越常规行为的某种限制或惩罚。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则是一种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力的一种再次展现。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是一种对于过去失误或过激行为的反思和自我调整。而接下来的“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则是一种超脱常人视野的生命体验和对自然力量的亲近感。

整首诗通过两只鸟儿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生命、自然和时间等主题,同时也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与个人行为的反思。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

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

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会朝元正无不至,受命上宰须及期。

侍从近臣有虚位,公今此去归何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忆昨行和张十一

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车载牲牢瓮舁酒,并召宾客延邹枚。

腰金首翠光照耀,丝竹迥发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

张君名声座所属,起舞先醉长松摧。

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

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危辞苦语感我耳,泪落不掩何漼漼。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阳山鸟路出临武,驿马拒地驱频隤。

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诏从天来。

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眼中了了见乡国,知有归日眉方开。

今君纵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难哉。

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头轻目朗肌骨健,古剑新斸磨尘埃。

殃消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耇与鲐。

嵩山东头伊洛岸,胜事不假须穿栽。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屃奰顽无风。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

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燄如长虹。

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行。

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

此犹不自保,吾道何由行。

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

径圆千里纳女腹,何处养女百丑形。

杷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

黄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

今天祗两目,何故许食使偏盲。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

女于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嚵名。

赤龙黑鸟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

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匝何处逃汝刑。

玉川子立于庭而言曰,地行贱臣仝。

再拜敢告上天公,臣有一寸刃。

可刳凶蟆肠,无梯可上天。

天阶无由有臣踪,寄笺东南风。

天门西北祈风通,丁宁附耳莫漏泄。

薄命正值飞廉慵,东方青色龙。

牙角何呀呀,从官百馀座。

嚼啜烦官家,月蚀汝不知。

安用为龙窟天河,赤鸟司南方。

尾秃翅觰沙,月蚀于汝头。

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

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于菟蹲于西。

旗旄卫毵㲚,既从白帝祠。

又食于蜡礼有加,忍令月被恶物食。

枉于汝口插齿牙,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此外内外官,琐细不足科。

臣请悉埽除,慎勿许语令啾哗。

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净无纤瑕。

弊蛙拘送主府官,帝箸下腹尝其皤。

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姮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天虽高,耳属地。

感臣赤心,使臣知意。虽无明言,潜喻厥旨。

有气有形,皆吾赤子。虽忿大伤,忍杀孩稚。

还汝月明,安行于次。尽释众罪,以蛙磔死。

形式: 古风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