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听轩为常州谢同知题

世间何物声最清,秋高嘒嘒寒蝉鸣。

常州别驾日无事,公馀徙倚轩前听。

物声妙与人心合,声入心通无限乐。

鼓吹何须两部蛙,凄清绝似三更鹤。

初闻一声如拨弦,含商转羽如有言。

一声未已一声续,千声万声断复连。

夕阳欲下雨初霁,树影不摇风细细。

奏出千腔雅乐声,带得九秋玄露气。

有如伯牙鼓瑶琴,钟期听音知其心。

又如南郭闻天籁,至理在心不在音。

天机气到自然应,隐几坐忘真听莹。

承蜩手与此耳同,用志不分神乃定。

忽然飞去君不知,目中彷佛常垂緌。

声残响绝寂无有,但见委蜕黏高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名为《蝉听轩为常州谢同知题》。诗中描绘了秋日里寒蝉的鸣叫声,以及一位官员在闲暇之余倾听蝉鸣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心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声音与情感的共鸣。

诗的开篇即点明主题:“世间何物声最清,秋高嘒嘒寒蝉鸣。”以“最清”二字形容蝉鸣,既突出了蝉声的纯净与高洁,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音的深深喜爱。接下来,“常州别驾日无事,公馀徙倚轩前听”,描述了这位官员在公务之余,静静地坐在窗前聆听蝉鸣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声音与心灵的联系:“物声妙与人心合,声入心通无限乐。”这里的“妙”字不仅指蝉鸣的美妙,更是强调了自然之声与人类内心世界的和谐共振,引发无尽的愉悦与感悟。接着,诗人以“鼓吹何须两部蛙,凄清绝似三更鹤”为喻,将蝉鸣与自然界其他声音进行对比,突出蝉鸣的独特与高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初闻一声如拨弦,含商转羽如有言”,生动地描绘了蝉鸣的音乐性,仿佛是大自然的乐器在演奏。通过“夕阳欲下雨初霁,树影不摇风细细”这一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最后,诗人将蝉鸣与古代的音乐大师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通过“又如南郭闻天籁,至理在心不在音”这一转折,强调了心灵的感知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声音与心灵、艺术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272)

丘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 字:仲深
  • 号:深庵
  • 籍贯:别号海山老
  • 生卒年:1418~1495

相关古诗词

送张茂兰黄自立二同年回南京

前年棹鞅翰墨场,英雄三百齐翱翔。

青云满眼多契合,就中最厚张与黄。

二君英英气如虎,明目掀眉论今古。

酒酣拂剑落霜花,兴发挥毫洒秋雨。

今年同自江东来,我一见之心眼开。

长鲸吸海海欲竭,巨灵擘山山为摧。

摧山竭海悬河口,风云变化龙蛇走。

盘古以来二百二十馀万年,一一成败兴亡如指手。

相看一笑气味投,典衣沽酒镇日留。

邻翁侍吏共惊讶,平日见我曾有此客不。

此客何昂藏,此主大痴绝。

牙关齘齘戛金声,口角霏霏洒琼屑。

帝城春暖百花香,软红尘土飞悠扬。

明朝马首向东去,燕云一碧天茫茫。

燕云不断吴云起,两京相望四千里。

桃叶渡头生碧波,清梦随君渡江水。

形式: 古风

四友图为安成刘进士秩之父作

三友松竹梅,其间一友我。

万物于人同一理,意契神交无不可。

君不见明月在天光在尊,李白对影成三人。

又不见书酒琴棋集古录,醉翁与之合成六。

古人将身混物中,游心太古窥鸿濛。

此翁妙得古人意,白首山林无物累。

每将富贵等浮云,却与幽贞结深契。

左挹大夫袂,右拍君子肩,罗浮美人相后先。

翁居其间吟且啸,一笑相看同岁寒。

市道岂所论,金石未为坚。

耐久且莫逆,忘形更忘年。

形式: 古风

题李都督虎

阴雨飕飕振林木,百兽魂飞草中伏。

举首为旗尾作旌,白昼横行谁敢触。

汝虎虽猛何如人,慎勿夜逢李将军。

将军射石尚没羽,薄肉浅毛何足数。

形式: 古风

题杨廷玉忠义

幽燕自古多奇士,勃勃胸中抱奇气。

要留世上不朽名,羞见人间不平事。

金台峨峨易水寒,相看意气何桓桓。

君臣义大此身小,宁问鸿毛与泰山。

荆生不还田生死,地气翻为时势使。

西风吹散壮歌声,百鍊铿钢柔绕指。

文皇建国来全燕,风声震地雷轰天。

声名独出百王上,风气还回三代前。

关西后裔范阳客,二十辞家侍君侧。

出入勾陈太乙间,一片丹心皦如日。

落落身无七尺长,忠肝义胆无他肠。

前年持矛刺狂贼,去年上书论流氓。

有劳不伐言皆应,四民安堵三边靖。

丹心自结明主知,时时持节衔王命。

禁庭之狱非等閒,生死都来掌握间。

昨日九重亲锡命,三军百姓总开颜。

好生恶杀天之道,圣主仁明法天造。

杨君杨君听我歌,臣心尽处君恩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