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长歌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学习与成长的深刻思考。
首四句“离离墙下桑,枝弱根何强。春风鼓萌檗,列树争辉光。”描绘了春日里墙下桑树的景象,虽然枝条柔弱,但根系却异常坚强。春风中,嫩芽破土而出,树木竞相绽放,生机勃勃,光彩夺目。这里以自然界的生长现象隐喻人生的坚韧与希望。
接下来的“恒惧时雨歇,蕴隆嘉谷伤。”则表达了对季节更替、自然规律的敬畏。春天的雨水是谷物生长的关键,一旦雨季结束,可能会导致丰收的希望落空。这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对机遇的珍惜。
“秋水喜河伯,如何犹望洋。”秋水上涨,河伯(古代神话中的河神)欢喜,但诗人却在想,为何还要期待更大的海洋呢?这里借自然现象反思,即使眼前的事物已经足够美好,仍有人渴望更多,表达了对满足与知足的思考。
最后,“少小不好学,大耋嗟面墙。”则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感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到年老时只能感叹自己如同面对墙壁,无法获取知识与智慧。这句诗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宝贵,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不断求知。
整体而言,《长歌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学习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富有哲思,引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