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罗浮归隐卷送欧桢伯虞部南归

清时谁不荣轩冕,君独何心早乞身。

自爱东山成远志,独令南海见归人。

云霄路隔冥鸿渺,江渚情深倦鸟亲。

何日相从陪杖屦,都门叹息望行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欧桢伯虞部南归的深情厚谊与对其归隐生活的感慨。首句“清时谁不荣轩冕”以反问形式引出主题,意在强调在清明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追求官职和荣誉,而友人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早年请求退休,归隐山林。这种选择体现了友人的独特性格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

接着,“自爱东山成远志,独令南海见归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隐的情景。东山象征着隐逸之地,这里的“远志”既指友人的理想和抱负,也暗含其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同时,南海作为归途的终点,不仅实指地理上的归宿,也寓意着精神上的回归与平静。

“云霄路隔冥鸿渺,江渚情深倦鸟亲”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云霄之路与冥鸿渺茫形成对比,暗示了友人追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江渚之水与倦鸟归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深切同情与理解。倦鸟归巢象征着对家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最后,“何日相从陪杖屦,都门叹息望行尘”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重逢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这两句通过想象未来与友人一同漫步、共话旧事的场景,以及在京城门口目送友人离去时的叹息,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对自然与内心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509)

王弘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杨太宰桃花岭

鲍山深处有桃园,太宰当年别业存。

荐实会同瑶水宴,迷花何必武陵源。

千年隔洞应含笑,几树成蹊总不言。

见说天边多雨露,祇今培植满公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西宁侯宋遇吾还京

少年开府富平侯,鹊印曾提过鹭洲。

十叶金貂承雨露,三山瑶草羡风流。

晨挥玉麈临宾榻,夜拂银灯运将筹。

归去彩云依北阙,思君明月在南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津舟次送叶龙塘年丈备兵永平

蓟门春色拥霓旌,杯酒河梁话别情。

报国丹心应自许,行边绣斧若为荣。

潮河坐镇胡霜肃,□海临关汉月清。

共羡为儒兼将略,时来谈笑著勋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拱日依云卷为陈泰宁题

旧京分阃几登坛,为奉潘舆暂解官。

红日九重看渐近,白云千里望应宽。

金貂奕世元侯贵,银宫标题寿母欢。

归去可能忘报国,汉延犹拟繫楼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