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九)

腊月八夜眼见鬼,便开大口说道理。

若向衲僧门下过,烂槌一顿无疑矣。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翻译

在腊月八日晚上,我亲眼看见了鬼,
于是张嘴开始讲道理。

注释

腊月八夜:农历十二月初八的夜晚。
鬼:这里可能指幻象或难以解释的现象。
开大口:张开嘴巴,形容说话直接。
道理:指道理、原则或解释。
衲僧门下:佛教中指和尚或出家人。
烂槌一顿:比喻粗暴地对待,毫不留情。
无疑矣:毫无疑问会受到责罚或教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普宁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种情境。"腊月八夜眼见鬼",点明了时间是在农历腊月初八的夜晚,这个节日前夕通常与佛教的腊八节有关,暗示了僧侣的生活环境。"眼见鬼"并非实指看见鬼魅,而是可能暗指遇到令人困扰或不顺的事物。

"便开大口说道理",描述了主人公面对困境时,试图用理智和佛法的道理来应对,显示出他的坚定和自信。"若向衲僧门下过",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身份,他是出家人,生活在僧侣群体中。

"烂槌一顿无疑矣",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烂槌"象征着毫不留情的惩罚或教训,意味着如果对方真的在僧门犯错,他将毫不犹豫地给予纠正。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佛法智慧的运用和对僧规戒律的维护,体现了禅宗僧人的严肃态度和教化精神。

收录诗词(96)

释普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八)

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

缺齿老胡举不全,赚他立雪人莽卤。

猫儿偏解捉老鼠。

形式: 偈颂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六)

近得远来口传信,报道年来颇安静。

唯有太白瑞岩翁,撞破虚空有杂碎。

惊起西川大蓬山上石女泪双垂,引得扶桑巨福山中木人空叹息。

同饮龙渊无义水,手足义重如胶漆。

断弦安得鸾胶续。

形式: 偈颂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五)

人从天台来,却得西川信。

报道万年松,生在石桥顶。

形式: 偈颂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三)

同饮龙渊,同依师席。切瑳琢磨,相滋相益。

分袂东西,各提祖令。越漠来投,心胆倾尽。

执别恰恰一周,千里俯垂辉映。

举众再奉慈光,无异拨云见日。

若是向上向下,总将靠之一壁。

忆得凌霄蛊毒之家,水也不曾沾他一滴。

阿呵呵,会也么。

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