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怀

老亲独往京城日,贱子复上西江槎。

菽水暂虽离膝下,关河可奈渺天涯。

千岩古木啼鹃鸟,一路东风过楝花。

遥想小儿初学语,月终应是望回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远怀》由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后的孤独与牵挂。

首联“老亲独往京城日,贱子复上西江槎”描绘了亲人分别的情景,老亲独自前往京城,而自己则再次踏上西江的航程,两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无法相聚。这里通过对比“老亲”与“贱子”的身份,以及他们各自前往的目的地,突出了离别之苦。

颔联“菽水暂虽离膝下,关河可奈渺天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菽水,比喻微薄的供养,这里指亲人之间的短暂团聚。即使暂时能够团聚,但距离的遥远和生活的忙碌使得真正的相聚变得困难,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惜与无奈。

颈联“千岩古木啼鹃鸟,一路东风过楝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千岩古木间,啼鸣的杜鹃鸟,一路春风拂过开满楝花的小径,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尾联“遥想小儿初学语,月终应是望回家”将思绪拉回家庭,想象着家中年幼的孩子正在学习说话,期待着团圆的日子。这一联充满了温馨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在离别与团聚的交织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怀陈教授并序

于湖春日草萋萋,十五年前忆旧题。

幸际盛时开幕府,愧无长策及青齐。

江城四月杨花过,公馆三更杜宇啼。

念子不眠增感慨,越山迢递水云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燬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荆山

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

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舟次涂山拜禹王庙

尧舜深嗟浲水流,禹王专任八年忧。

力排汉泗归溟壑,威逐龙蛇出海陬。

胼胝竟能安万国,衣裳端合会诸侯。

小臣再拜涂山下,瞻望馀光在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