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庵独坐

荒园才一亩,意足已为多。

虽不居丘壑,常如隐薜萝。

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

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荒芜的园子仅有一亩大,心意满足就觉得足够丰富。
虽然不住在山间溪谷,但心境常常像隐居在薜荔和女萝丛中。
没有机心的我在树林中与鸟儿相伴,放眼望去,只有远飞的雁群经过。
请问那些身处闹市的客人,红尘喧嚣有多深?

注释

荒园:荒芜的园子。
丘壑:山间溪谷。
隐薜萝:隐居在薜荔和女萝(植物)中,象征隐居生活。
忘机:无机心,指心境淡泊。
塞鸿:远飞的大雁。
市朝客:身处闹市的人。
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荒废园中独自栖居的情景。开篇“荒园才一亩,意足已为多”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喜悦,虽只有一小片土地,但已经足够心灵得到满足,不需要过于奢侈。

紧接着,“虽不居丘壑,常如隐薜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即使没有住在山野之中,也能像草木一般默默无闻地生活。这里的“丘壑”指的是山野隐逸之处,而“薜萝”则是草木丛生的样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的隐居状态。

第三句“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描写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在林中忘却了世间烦恼,只听得到鸟儿的歌唱;抬头望去,只见到远处天际飞过的大雁。这里“忘机”意味着超脱尘世之忧,而“极目塞鸿过”则是对景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豁达。

最后两句“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和自身距离的思考。他询问那些早晨来到市场的行人,这个世界的红尘(即尘世)究竟有多么深重。这里,“市朝客”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忙碌的人们,而“红尘”则是对世间纷扰和喧嚣的一种比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他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守护。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苏才翁子美有赠扶沟白鹤观黄道士诗纪于屋壁岁久漫灭今县宰周同年得完本于民间抵予求诗

潦倒黄冠无足论,白头嗜酒住荒村。

狂名偶为留诗著,陈迹仍因好事存。

金石锵洋虚殿寂,龙蛇洒落古墙昏。

飞黄灭没浮云外,疲马何能望骏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运使虞部按行洛西诸县因游所过名山有诗百馀首合为一编蒙赐宠示俾之继作一首

属城穷僻地,揽辔遍周流。

弊政已更化,名山不废游。

鸣驺留谷口,轻屐历岩幽。

聚看官仪者,相扶半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还陈殿丞原人论

品物芸芸游太虚,不知谁氏宰洪炉。

一株花落分荣辱,万窍风号见有无。

觉后共占犹是梦,衣中所得亦非珠。

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时咏舞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还张景昱景昌秀才兄弟诗卷

韡韡新诗卷,青春映棣华。

机云今继美,载协旧承家。

幸托仁人里,时回长者车。

白虹光乱眼,何敢议瑜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