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密树阴阴小石台,雨馀更绿几痕苔。
蜗牛上到葵花顶,日出如何下得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开篇“密树阴阴小石台”,即刻展现了一个雨后环境,小石台被浓密的树荫覆盖,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紧接着,“雨馀更绿几痕苔”细腻地描摹了雨后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青苔在石阶上留下斑驳点点的痕迹,显示出大自然对生命力的颂歌。
“蜗牛上到葵花顶”,这里蜗牛作为常见的小动物形象,被赋予了攀登高峰的勇气,它缓慢地爬行至葵花的顶端,这不仅是对蜗牛坚韧品质的描写,也是一种对自然界中弱小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日出如何下得来”,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日常生活节律的一种哲思。日出日落,循环不息,这里诗人似乎在反问,既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人类又怎样在这永无止境的自然轮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蜗牛攀登葵花顶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枝枝红药蕊头偏,应是难禁宿雨湔。
好物不扶扶恶物,已耘死草更昂然。
灯暗窗明暖又寒,破鞋不待藓痕乾。
惜花爱笋人谁解,冒雨行来百匝看。
人间第一歙州山,绝妙鱼亭古道间。
描取此奇入诗句,西游端的不虚还。
可能吸露更餐风,一悟悬知了万空。
何似老夫酒肉汉,死时合眼闭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