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杂咏并序(其十)

晓起视日景,熊昱炎光韬。

骤欲卸衣絮,窃恐无良宵。

微风消翕习,阴鸟鸣啾嘈。

骤雨忽如注,急霤翻银涛。

入夜势未息,雷殷声低高。

块然拥衾卧,切切閒愁交。

明朝碧湘上,应有流红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夜的独特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内心的微妙情绪。

首句“晓起视日景,熊昱炎光韬”,诗人清晨醒来,观察到太阳初升,阳光柔和而温暖,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接着,“骤欲卸衣絮,窃恐无良宵”表达了诗人对即将逝去的宁静夜晚的留恋,他想脱去厚重的衣物,但又担心美好的夜晚不再。

“微风消翕习,阴鸟鸣啾嘈”描绘了微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同时远处传来鸟儿的啼叫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然而,“骤雨忽如注,急霤翻银涛”突然间,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如瀑布般落下,形成一片银色的波涛,景象壮观而震撼。

“入夜势未息,雷殷声低高”描述了夜幕降临,雷声依旧不绝于耳,时高时低,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紧张感。诗人“块然拥衾卧,切切閒愁交”则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夜晚中,独自拥被而卧,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然界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的忧虑。

最后,“明朝碧湘上,应有流红飘”预示着第二天清晨,碧蓝的湖面上可能会漂浮着落花,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性,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时间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一)

馀湿犹在树,虚寒逼空堂。

衾薄不成寐,揽衣起彷徨。

同此春宵中,今昔殊炎凉。

客居既多感,离忧胡可长。

愿借晨风翼,翻然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二)

对酒此何夕,衮衮集良宴。

听歌无一情,感寓每中叹。

幸有湖海英,共此华烛烂。

稍觉孤心倾,已见人影乱。

贱子本恨人,即境悲聚散。

落月归幽斋,欢场一思遍。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三)

金枢涌灵曜,洗濯自太古。

茫茫吐遥天,渐渐映平楚。

高楼四顾望,何处非三五。

清游歇西园,离怀极南浦。

但觉愁四来,至竟不能语。

徘徊达残更,晨星讵堪数。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四)

池槛入深瞑,黯惨流金波。

人觉今日病,月是前宵多。

哀角隐城堞,愁乌匝庭柯。

盈襟污酒渍,积日逢吟魔。

春残月将缺,如此异乡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