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
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次周漕示族人韵》中的一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先贤谏议精神的景仰和对家族后辈的期许。"谏议遗踪尚可望",意指前人的直言进谏的风范仍然值得我们追慕,他们的遗迹犹在眼前。"曳裾不必效邹阳",引用了战国时期邹阳的故事,意为族人不必仅仅模仿邹阳的激烈行为,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品格修养。
"但修天爵膺人爵","天爵"指的是内在的道德品质和才能,"人爵"则是世俗的官位或荣誉,诗人强调内在德行的修炼比追求外在功名更为重要。"始信书堂有玉堂","书堂"象征学习和修养之地,"玉堂"则常用来比喻朝廷的显赫位置,诗人鼓励族人通过读书和提升自我,最终赢得真正的尊荣。
整体来看,这句诗寓教于言,既是对历史的敬仰,也是对家族未来的寄望,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知识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性。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康州艇子来不急,过岸橹声空复长。
百尺楼头堪望远,淡烟斜日晚荒荒。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窗间光影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从此不贪江路好,剩拚心力唤真真。
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
从今老子都无事,落尽园花不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