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雪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天我离开了葱岭,今天已经抵达兰渚之地。
满心欢喜,因为从千里之外而来,笑声中带着春天的气息。
在龙沙之地,汉家旗帜被水打湿,如同迎接秦地的清风。
长久未见的辽城之鹤,想来它的羽毛已经变得稀疏,就像我们的旧情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表明诗人连续两日在不同的地方行进,这两个地点可能象征着不同的自然景观,显示出诗人对于旅行中所见风光的热爱。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喜悦,他不仅对眼前的美景感到愉快,而且这种喜悦是来自远方,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他的笑容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春语”可能指的是春日里大自然复苏生机的声音,或者是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和欢愉。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丽的景象。"龙沙"通常指的是河流中的沙洲,这里的“龙沙”可能是对某一特定地点的称呼,而“湿汉旗”则可能暗示着军队通过这里时所留下的痕迹,或者是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交织。"凤扇迎秦素"中,“凤扇”可能象征着一种优雅、高贵的形象,而“秦素”则可能指的是来自秦地(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白色物品,或者是对那里的自然风光的描绘。

最后两句"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久别亲人的哀愁。"久别辽城鹤"中的“辽城”可能是指某个边疆的城市,而“鹤”则通常象征着孤独和思念。“毛衣已应故”中,“毛衣”可能是对某种服饰的描写,或者是对寒冷天气的感受,而“已应故”则表明这种感觉已经成为习以为常,这里的“故”可能指的是过去的生活状态或家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摩多楼子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

形式: 古风

题归梦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形式: 古风

题赵生壁

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

冬暖拾松枝,日烟坐蒙灭。

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

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

形式: 古风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秋至昭关后,当知赵国寒。

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

病客眠清晓,疏桐坠绿鲜。

城鸦啼粉堞,军吹压芦烟。

岸帻褰沙幌,枯塘卧折莲。

木窗银迹画,石磴水痕钱。

旅酒侵愁肺,离歌绕懦弦。

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兰。

莎老沙鸡泣,松乾瓦兽残。

觉骑燕地马,梦载楚溪船。

椒桂倾长席,鲈鲂斫玳筵。

岂能忘旧路,江岛滞佳年。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