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校书往清源

南国贤侯待德风,长途仍借九花骢。

清歌早贯骊龙颔,丹桂曾攀玉兔宫。

杨柳堤边梅雨熟,鹧鸪声里麦田空。

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蟠溪直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南方的贤明侯爷以美德闻名,长途旅行还借用九花骢作为坐骑。
清脆的歌声早就打动了骊龙的心,他曾攀登过象征纯洁的玉兔宫。
在杨柳堤边,梅雨已熟,田野中只听见鹧鸪的叫声,麦子已经收割完毕。
如果有人在吟诗台上询问,就请告诉他,我就像蟠溪边垂钓的老翁。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贤侯:指有德行且地位显赫的诸侯。
九花骢:古代名贵的马匹。
骊龙颔:比喻美妙动人的歌声。
玉兔宫:神话中的月宫,象征纯洁。
梅雨熟:指江南地区梅雨季节,农作物成熟。
鹧鸪声:鸟鸣声,常用来表达离别或乡愁。
蟠溪:虚构的溪流,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直钓翁:指隐居垂钓的老人,暗指诗人自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贤侯对德行的期待和崇尚,以及对友人离别时的送别之情。首句“南国贤侯待德风”表明了诗中所述之地为南方,且有尊贵而品行高洁者在此等待着某种美好的德行为或人格魅力。而“长途仍借九花骢”则是说,即便远离也依旧骑乘那九花骏马,象征着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接下来的“清歌早贯骊龙颔,丹桂曾攀玉兔宫”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雅集之乐,以及他们共同攀登过的高洁之境。这里的“清歌”指的是纯净无暇的歌声,“骊龙颔”则是美好声音的比喻;“丹桂”和“玉兔宫”皆为仙境之物,象征着两人曾共同追求过高雅脱俗的精神境界。

第三句“杨柳堤边梅雨熟,鹧鸪声里麦田空”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情景。杨柳依然,堤边之上正是春天梅花盛开时节,而“鹧鸪声里麦田空”则透露出麦田已收割过,空阔无人,只有鸟儿的叫声在耳边回响。

最后,“吟诗台上如相问, 与说蟠溪直钓翁”表达了诗人在送别之际,在吟诵诗歌的台上,通过诗句与友人交流着彼此的心意。这里的“蟠溪”、“直钓翁”皆为地名或隐逸之士,比喻两人心灵的沟通和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思念。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德行为的向往和赞颂。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送卢拾遗归华山

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惟忧急诏归青琐,不得经时卧白云。

千载茯苓携鹤斸,一峰仙掌与僧分。

门前旧客期相荐,犹望飞书及主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刘常侍

怀君何计更留连,忍送文星上碧天。

杜预注通三十卷,汉皇枝绍几千年。

言端信义如明月,笔下篇章似涌泉。

他日有书随雁足,东溪无令访渔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侯坐上观琉璃瓶中游鱼

宝器一泓银汉水,锦鳞才动即先知。

似涵明月波宁隔,欲上轻冰律未移。

薄雾罩来分咫尺,碧绡笼处较毫釐。

文翁未得沈香饵,拟置金盘召左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郡庭惜牡丹

肠断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积藓下销香蕊尽,晴阳高照露华乾。

明年万叶千枝长,倍发芳菲借客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