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其三)

就木悲贤杰,持家赖哲兄。

三人嗟莫并,一世竟何成。

毁壁千秋痛,看云此日情。

遥怜小儿子,念我倚栏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二十九日(其三)》。诗中表达了对逝去贤者的哀悼与怀念,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感慨。

首句“就木悲贤杰”,诗人以“就木”比喻贤者已逝,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哀伤和对贤能之士离世的惋惜之情。“持家赖哲兄”,则转而赞美在家族中起到支柱作用的智者,强调了家族中智慧人物的重要性。

接着,“三人嗟莫并,一世竟何成。”这两句通过对比三人(此处可能暗指逝去的贤者、家族中的智者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遗憾。

“毁壁千秋痛,看云此日情。”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自然景象的观察相结合,通过“毁壁”(可能象征着逝去的贤者或家族的损失)的痛苦回忆,与眼前的云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相映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最后,“遥怜小儿子,念我倚栏楹。”诗人转向对家族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年幼子嗣的关爱与期望,同时暗示了自己的身世与家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哀悼、家族传承、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方孝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遣病(其一)

冬疟春仍壮,身羸气觉虚。

吻乾秪食粥,眼眩废观书。

行步儿童笑,形容老病如。

平生千古意,独在闷难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遣病(其二)

病痁当岁晏,冬去病犹存。

气弱翻多汗,心虚苦畏喧。

此生应有命,万事可忘言。

向晚移书卷,微吟卧负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遣病(其三)

底用忧微疾,人多悔久生。

危机非畎亩,高枕岂公卿。

千古斯文托,群经此日情。

废兴天命在,得酒且须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病(其四)

急雨张灯夜,匡床伏枕时。

食贫宜客少,身病愿春迟。

道岂斯文著,才非圣世遗。

用心耕凿外,荣辱竟何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