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其三)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佳。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桃花盛开柳色翠,春天的景象真美丽。
燕子呢喃黄莺鸣,整天都如诗如画。

注释

桃红:桃花的颜色。
柳绿:柳树的绿色。
簇:聚集。
春华:春天的花朵。
燕语:燕子的叫声。
莺啼:黄莺的鸣叫。
尽日:整天。
佳:美好。
沂水:古代河流名,这里泛指山水。
咏:歌咏,吟唱。
杏坛:教育场所,传说孔子讲学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的声音,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

"桃红柳绿簇春华"一句,以桃花的红与柳絮的绿相互映衬,勾勒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簇"字用得好,形容花开成簇,既传达了春意盎然,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燕语莺啼尽日佳"则通过燕子的呢喃和莺鸟的鸣叫,展现了一天之中最为美好的时光。这些声音不仅是自然界的和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接下来的"谁信声声沂水咏"一句,"谁信"表达了对听者能否真正理解诗意的质疑,而"声声沂水咏"则是说诗人自己在沂水之滨吟诵诗篇,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里的"咏"字,既指吟诗,也暗示了一种沉思、感慨的情绪。

最后"又知处处杏坛家"一句,以杏花盛开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处处"二字,强调了这种美好不仅存在于某一处,而是无处不在,充满了诗人的生活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与生命活力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作(其二十)

当敬不敬谓之悖,当正不正谓之谀。

是中适莫俱难著,意态微生已觉疏。

形式: 七言绝句

偶作(其十九)

矧复赘无极,哀哉可太息。

何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

胡为复作图,交扰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

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说俱荡涤。

哀哉复哀哉,太息复太息。

形式: 古风

偶作

处处青山人不识,步步踏著此岩石。

妙妙妙妙不可言,可惜可惜大可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偶作(其十一)

有心切勿去钩玄,钩得玄来在外边。

何似罢休依本分,孝慈忠信乃天然。

此天然处不亦妙,费尽思量却不到。

有时父召急趋前,不觉不知造渊奥。

此时合勒承认状,从古痴顽何不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