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顺德于鳞二首(其二)

煌煌京洛游,四顾浮云色。

兴词摛雄藻,千载无终极。

悲风起中天,奄忽乖羽翼。

伊予归旧疆,之子出殊域。

相去万余里,怆恻动心臆。

登高远眺望,惟见荆与棘。

日落豺虎吟,狐狸潜道侧。

愿保金石躯,慰我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寄李顺德于鳞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李顺德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煌煌京洛游,四顾浮云色”以壮丽的京城洛阳为背景,通过“煌煌”二字形容繁华景象,而“四顾浮云色”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飘渺感。接着,“兴词摛雄藻,千载无终极”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豪情与不朽追求,仿佛他的文字能跨越千年,永存世间。

“悲风起中天,奄忽乖羽翼”两句,诗人借自然界的悲风喻指自己内心的哀伤与无奈,同时感叹时光易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接下来,“伊予归旧疆,之子出殊域”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两地相隔万里,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割舍之痛。

“相去万余里,怆恻动心臆”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与思念的深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不舍。最后,“登高远眺望,惟见荆与棘”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却只能见到荆棘丛生的景象,象征着前路的艰难与未知。

“日落豺虎吟,狐狸潜道侧”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社会的险恶与复杂,以及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而“愿保金石躯,慰我长相忆”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希望他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此来缓解彼此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赠王元美二首(其一)

送子上河梁,悲风下天荒。

右顾渺太华,左顾迷扶桑。

振衣千仞巅,风尘杳微茫。

尔独事远役,驾言返帝乡。

对酒不能饮,慷慨情内伤。

送君日以遥,思君日以长。

安淂凌风翼,与子共翱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王元美二首(其二)

执手重行行,步出城南隅。

飞盖凌青云,食马跃长衢。

行人不可留,中心郁以纾。

子如云中鸿,予如汀际凫。

浮沉既异势,羽翼何时俱。

弩力事功名,宏此壮士图。

愿言俟嘉誉,慰我心区区。

形式: 古风

山中与陆长庚

秋日事行游,游此清江湄。

俯视青鸟翻,仰见白日驰。

人生寄一世,风尘岂足羁。

贫贱安其常,富贵令身危。

浮云起西北,帝乡不可期。

甘此茂陵渴,愧彼首阳饥。

商山有同调,行行歌紫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得吴明卿书

瞻彼双飞鸿,羽翼何参差。

哀鸣下前庭,素书忽见贻。

开函长跪读,一一故人词。

相违日已远,犹能忆吾私。

忽思畴昔容,惆怅使心悲。

受君双交绮,报君双桂枝。

此物未为贵,聊结山中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