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白云呈镇长老

桑下戒三宿,我此尚留恋。

曹溪悟一宿,我复无知见。

镇公房逊客,所须如执券。

园丁晓供茹,行者时灌砚。

饭奴更刍马,纸帐费香篆。

主人真好事,应答色无倦。

欲归兴未阑,欲住面有腼。

飞锡肯三径,亦有伊蒲馔。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桑树下住了三夜,我对这里仍依依不舍。
在曹溪领悟一夜,我却再无新的见解。
镇公房主人待客周到,所需物品如同持有凭证。
园丁清晨供应素食,行者偶尔还会研磨墨水。
仆人照料马匹,纸帐燃烧着香篆。
主人真是好客,始终面带笑容,毫无倦意。
想离开但兴致未尽,想留下又觉得不好意思。
即使飞锡僧人也愿意常来,这里有丰富的素食招待。

注释

桑下:指桑树下。
戒:停留。
曹溪:佛教圣地。
悟:领悟。
逊客:谦恭待客。
执券:持有凭证。
茹:蔬菜。
灌砚:研磨墨水。
刍马:喂马。
香篆:点燃的香。
好事:好客。
色无倦:面带笑容,不厌倦。
欲归:想离开。
欲住:想留下。
飞锡:僧人手持锡杖。
伊蒲馔:素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居者在主人家中久留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客之间亲切的情感和日常生活的温馨。开篇“桑下戒三宿,我此尚留恋”表明客人对这里的依恋之心,已经决定多住几天,但自己却不忍离去。

接着,“曹溪悟一宿,我复无知见”则透露出诗人在曹溪的一夜之间有所领悟,但这种领悟又很快被现实中的种种琐事覆盖,似乎没有深刻的影响。这里的“悟”和“无知见”形成对比,显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以下几句,“镇公房逊客,所须如执券。园丁晓供茹,行者时灌砚。饭奴更刍马,纸帐费香篆。”详细描绘了主人对待客人的周到和殷勤,包括准备食宿、打理庭院、照料马匹等日常琐事,这些都是主人真诚相待的表现。

“主人真好事,应答色无倦。欲归兴未阑,欲住面有腼。”则是诗人对主人的赞美和自己内心的矛盾,既想留下来享受这份温暖,又不忍离去,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最后,“飞锡肯三径,亦有伊蒲馔。”可能是在描绘一种放纵自我的生活状态,或是对某种美好食物的渴望,增添了一丝轻松和愉悦的气氛。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客人在异乡所获得的心灵慰藉。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广州天庆观众妙堂东坡井泉铭

老经云,坡记成。名非古,堂遂轻。两翁像,久晦冥。

伟方公,旧贯仍。取彼栏,护此泓。新作盖,环以铭。

遗千年,饮清泠。续坡谁,李昴英。

形式: 古风

劝梁青霞归罗浮旧隐

逍遥八极片云浮,所过名山不久留。

依旧片云归石峒,从今休更下山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北山證果寺

久闻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

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

香凝永昼添谈柄,风送长松爽茗瓯。

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用观入试韵

涵育累朝士兴起,薄海弦歌争教子。

籯金世守韦一经,俎豆少成孟三徙。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艺先德后已非古,心术乖违徒口耳。

天门髣髴冯为马,阴德却关桥度蚁。

时来乳臭亦观光,潦倒英雄频坎止。

棘闱投卷姑应之,桂籍题名先定矣。

可怜数千困眊氉,仅二十人誇利市。

近岁词场尚剽拾,文体腐陈难古拟。

倩人者幸耘人贪,气习陋污沦骨髓。

主司头脑易冬烘,日色不迷世能几。

所忧程文误后学,岂但升沉系悲喜。

他人爱子亦如我,何敢庸心秦越视。

愿言通榜皆实才,如己得之无彼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