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湘江閒唱九歌声,栗里应辞五斗荣。
谁谓秋来风物冷,露黄烟翠不关情。
这首诗名为《题墨菊(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诗中以湘江边的悠闲歌唱为背景,借咏墨菊来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湘江閒唱九歌声"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境,仿佛在湘江畔轻声吟唱,心境闲适。"栗里应辞五斗荣"则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示诗人不愿像陶渊明那样为了微薄的俸禄而折腰,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谁谓秋来风物冷"进一步强调即便秋风萧瑟,自然景色凄凉,诗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冷淡。"露黄烟翠不关情"则是说,菊花在秋露中依然绽放,翠绿的叶子与黄色的花蕊,这些美丽的景象并未触动诗人的愁绪,反而增添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边的场景和墨菊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西风吹袖玉颜酡,摇落襟期奈尔何。
一自雁池清赏后,梁王宾客已无多。
桃花满背汗沾毛,太仆承恩意自豪。
休道盐车稀骏骨,逢人谁是九方皋。
玉河冰水浴青云,啮膝骄行迥不群。
神骏祗今图画里,灞陵谁貌旧将军。
监牧年深得马情,如今犹系茜红缨。
官中几日无游幸,閒向龙池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