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

节物随时俗,端忧见旅情。

土风犹记楚,辞赋谩讥伧。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

但令休鬼瞰,非敢愿高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季节变换随世俗,旅途中的忧虑显现出来。
当地的风俗还记得楚地的样子,诗文却徒然被乡人嘲笑。
烈火焚烧珍贵的琅玕,深宅中响起雷鸣般的巨响。
只愿恶魔不再窥视,我并不敢奢求高人指点。

注释

节物:季节变化。
随时俗:跟随世俗的变迁。
端忧:深深的忧虑。
旅情:旅人的感情。
土风:地方风俗。
楚:古代楚国。
辞赋:诗词歌赋。
谩讥:随意嘲笑。
烈火:猛烈的火势。
琅玕:美玉,这里指珍贵物品。
碎:破碎。
深堂:深宅大院。
霹雳:雷声。
鬼瞰:恶鬼窥视。
高明:高人,贤明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和作者内心的忧虑情感。"节物随时俗,端忧见旅情"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界变化,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因旅行而生的孤独与愁绪之情。

"土风犹记楚,辞赋谩讥伧"则是说地方的风俗还能忆起古代楚国的情怀,但在辞章和赋文中却遭到了不懂装懂的人的无知批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当时社会流弊的不满。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用鲜明的画面展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爆发,比喻着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不安。"但令休鬼瞰,非敢愿高明"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之情,并非敢于求取过高的智慧或地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小山丛桂。最有留人意。拂叶攀花无限思。

雨湿浓香满袂。别来过了秋光。翠帘昨夜新霜。

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微芳。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踏莎行

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疏帘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叶新声,榴花美味。南山宾客东山妓。

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工夫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之。

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壁间草隶亦不置,剥苔椎土无弃遗。

乃知死不与人共利害,而后不为时所疑。

沧浪亭空卉木老,古石苍苍颜色好。

无胫犹能千里来,致身忽在都门道。

帝都王侯好事多,相看自悔取不早。

君不见吴兴长史春襕衫,闭门抱恨长枯槁。

形式: 古风

小重山.枕屏风

山翠晴岚曲曲偎。红香浮玉醉窝颓。

不烦人筑避风台。潇湘路,随意自徘徊。

春倦怕频催。琵琶私语近、问谁来。

春风那隔锦云堆。梦中蝶,飞去又飞来。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