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之。

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壁间草隶亦不置,剥苔椎土无弃遗。

乃知死不与人共利害,而后不为时所疑。

沧浪亭空卉木老,古石苍苍颜色好。

无胫犹能千里来,致身忽在都门道。

帝都王侯好事多,相看自悔取不早。

君不见吴兴长史春襕衫,闭门抱恨长枯槁。

形式: 古风

翻译

苏君在朝无人识,他的离去让人悲叹。
他的风范和遗留的书信受到称赞,他的文章被人们竞相传阅。
墙上草书和隶书他也不忽视,刮去苔藓挖土也一丝不苟。
这才明白他不与人共谋利益祸害,死后也不受世人猜疑。
沧浪亭中花草树木已老,古老的石头颜色依旧美好。
即使没有腿也能跨越千里,他的身影忽然出现在京城道路。
京都的王侯们喜好广泛,相见后都后悔没有早些结识苏君。
你没看到吴兴长史穿着春天的袍衫,关门独处,满心遗憾,直至枯萎。

注释

朝:朝廷。
人悲:人们感到悲伤。
流风:遗留的风范。
争提撕:争相传阅。
草隶:草书和隶书。
剥苔椎土:刮去苔藓、挖掘泥土。
共利害:共同的利益和祸害。
都门:京城的大门。
好事多:喜好众多。
春襕衫:春天穿的官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苏君在世时不被人了解,身后亦无人悲叹的境遇。通过流传下来的书信,人们才知晓苏君之高风亮节与文采。但即便如此,他留下的草稿都未被珍视,有如墙壁间被忽略的草书,连苔藓之类也不曾抛弃。这一切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中死去的人,与世人无关利害,而他人的看法也随时间而转变。

诗人来到沧浪亭,只见空旷的园林内树木已老,古石颜色斑斑显示着岁月痕迹。尽管自己身体不健,但仍然能够远行千里,终究身处都城门道。这段描述传达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中的无奈。

最后,诗中提到帝都内王侯贵族们热衷于各种繁华事务,不禁让人自省过往未能及时把握机会的悔意。而吴兴长史春日里穿着单薄的襕衫,在闭门之中抱恨,树木也因年久而枯槁,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尽哀愁。

整首诗通过沧浪亭石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易逝、功名难获以及过往美好的追忆和悼念。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是一篇颇具深意的咏叹之作。

收录诗词(1)

刘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枕屏风

山翠晴岚曲曲偎。红香浮玉醉窝颓。

不烦人筑避风台。潇湘路,随意自徘徊。

春倦怕频催。琵琶私语近、问谁来。

春风那隔锦云堆。梦中蝶,飞去又飞来。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玉楼春.落花

可怜又误江南景。雨腻风喧愁入暝。

依稀碧玉水边魂,憔悴绿珠楼外影。

点点随人飞远近。薄幸相逢情怎忍。

年年三月化香尘,天上人间看梦醒。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如梦令

独立荷汀烟渚。一霎锦云香雨。

似为我无情,惊起鸳鸯飞去。飞去。飞去。

却在绿杨深处。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念奴娇.瑞香

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

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沈水。

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

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

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宵际。

疑是九华仙梦冷,误落人间游戏。

比雪情多,评梅香浅。三白还堪瑞。

尘缘洗尽,醒来还又葱翠。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