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廉

一代功名醉,斯人尚独醒。

风霜寒惨淡,松柏后凋零。

岁晚虚前席,天涯作使星。

百城同缓带,列校听横经。

汲直非刀笔,山翁识宁馨。

愁思理前语,祠下柳阴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翻译

一生功业沉醉中,此人却依然清醒。
经历风霜严寒,松柏在最后凋零。
年末空余前座席,他远赴天涯任使臣。
众多城池共守,将领们聆听他的教诲。
公正选拔不靠权谋,山翁深知他的品性。
忧虑之情梳理过往言语,祠堂下的柳荫庭院引起思绪。

注释

一代:一生。
功名:功业。
醉:沉醉。
斯人:此人。
尚:仍然。
独醒:清醒。
风霜:风雪严寒。
寒惨淡:凄冷。
松柏:松树和柏树。
后凋零:最后凋谢。
岁晚:年末。
虚:空余。
前席:尊贵的座位。
使星:使臣之星,比喻使者。
百城:众多城池。
缓带:宽松衣带,表示轻松。
列校:将领们。
横经:横陈经典,指讲授学问。
汲直:公正选拔。
非:不靠。
刀笔:指权谋手段。
宁馨:美好的品性。
愁思:忧虑之情。
理:梳理。
前语:过往言语。
祠下:祠堂之下。
柳阴庭:柳树荫下的庭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范廉》,通过对友人范廉的赞许和对其境遇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精神风貌。首句“一代功名醉”,表达了对范廉功绩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仍能保持清醒的品性。接下来的“风霜寒惨淡,松柏后凋零”运用了自然景象,比喻范廉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如同寒冬中傲立的松柏。

“岁晚虚前席,天涯作使星”进一步赞扬了范廉的才德,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被朝廷重用,犹如使星般照耀远方。“百城同缓带,列校听横经”描绘了他治理地方的从容与学识,以宽袍缓带的形象,指导学子研读经典。

“汲直非刀笔,山翁识宁馨”赞美范廉的正直无私,不以权谋私,如同山中的隐士,深知真才实学的价值。“愁思理前语,祠下柳阴庭”则流露出对范廉的深深怀念,想象他在祠堂下的柳荫下,静静地思考和回味过去的话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范廉的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其二)

蜀客出衰世,独升邹鲁堂。

蚊虻观得失,虎豹擅文章。

吾子已强学,草玄宜不忘。

江河须畎浍,松柏要冰霜。

马策路千里,雁门书数行。

旨甘君有妇,尺璧爱分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其一)

执戟老翁年七十,人看生理亦无聊。

草玄事业窥周易,作赋声名动汉朝。

今见远孙勤翰墨,还持遗藁困箪瓢。

三年乡校趋晨鼓,一日边城听夜刁。

野饭盈盘厌葱韭,春风半道解狐貂。

归时定倒迎门屣,问雁安能学度辽。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

成都九经石,岁久麝煤寒。

字画参工拙,文章可鉴观。

危邦犹劝讲,相国校雕刊。

群盗烟尘后,诸生竹帛残。

王春尊孔氏,乙夜诏甘盘。

愿比求诸野,成书上学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留几复饮

几复平生好,能来屈马蹄。

愈风观草檄,刮膜受金篦。

藏器时难得,忘言物已齐。

买书聊教子,让粟不谋妻。

碧草迷寒梦,丹枫落故溪。

尔时千里恨,且愿醉如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