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冬夜》由明代诗人谢晋所作,描绘了冬夜中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寒冷与孤独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落日下平原,幽斋向昏黑”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朔风四座来,寒月澹无色”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寒冷与寂静,朔风凛冽,月色淡薄,给人以深深的寒意和孤独感。
“青灯辉耿耿,形影在空壁”写出了室内仅有的微弱灯光,照亮了孤零零的形影,与室外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时方畏严凝,兀坐起未得”表达了诗人对严寒的畏惧,长时间静坐无法起身,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家僮侍其傍,为我长太息”描述了家仆在一旁陪伴,诗人发出长长的叹息,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随后,“入厨具杯酒,园蔬夜挑摘”展现了一丝生活的暖意,诗人准备了酒菜,试图在孤独中寻找一丝慰藉。
“殷勤置几前,相劝饮涓滴”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食物与酒水的共享,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下来,“徘徊酌且尽,尘虑俱荡涤”表达了诗人饮酒后的轻松与释然,尘世的忧虑似乎随着酒液被洗涤干净。
“长吟复高歌,时将唾壶击”则展现了诗人在酒后的豪情与放纵,通过吟唱与击打唾壶,释放了内心的情感。然而,“焉知醉渐醒,转复动愁戚”又揭示了诗人清醒后情绪的变化,醉后的欢愉转瞬即逝,忧愁再次袭来。
最后,“念彼故园中,儿女在家室。寒更拥地炉,斯时正岑寂”回忆起故乡的温暖与家庭的温馨,与当前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相思不相见,今夕复何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却无法相见的无奈与痛苦。
“起望牛女星,迢迢河汉隔”以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尾,象征着诗人与亲人之间的距离,虽然心中充满思念,但现实中的阻隔使得相聚成为奢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冬夜孤独与思念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