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

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

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

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形式: 古风

翻译

具备圆满通达的特性,每一念都本自光明透彻。
佛、我和众生的信心,这三者并无分别。
凡夫未能见到圣人,就像口渴的人谈论大河。
佛的形象忽然显现眼前,如同秋月映照水面的水印。
心的纯净自然开启,看见的根源并非优劣之分。
在念中存在着大菩萨,他们的法力像珠宝般紧密相连。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如同日光照耀在补陀洛迦山的每一处。
这被称为正确的见解,错误的想法显得奇特而独特。
向圆通尊者致敬,这样的念头没有生灭。
既非形象也非思维,既不盈满也不欠缺。
唯有观自在菩萨,他没有眼耳鼻舌。

注释

具足:完备,充足。
圆通性:佛教中指通达一切法门的智慧。
昭彻:明亮透彻。
正观:正确的见解或理解。
稽首:佛教中的敬礼方式。
无眼耳鼻舌:象征超越感官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题为《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赞》,通过对观音像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以及对佛法圆通的理解。诗中首先强调了观音的圆满通达和智慧本质,一念之间即可洞察一切。接着,诗人指出佛、我与信心之间的平等无别,普通人与圣人之间的差距如同渴望者与滔滔江河的对比。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观音像的显现比作清澈秋月映照在水面的水印,形象地展示了观音法力的直观和深入人心。他进一步强调,观者的内心纯净,才能真正领悟观音的真谛,而非优劣之分。观音像上的珠宝璎珞象征着她的丰富法力和无尽宝藏,而补陀洛伽(即普陀山)的形象则如日出东方般鲜明。

最后,诗人倡导正确认识观音,既非相亦非念,超越了形式和概念,达到空灵无碍的境地。他以“观自在”来赞美观音的自在无碍,又提到“无眼耳鼻舌”,暗示观音的境界超乎世俗感官。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观音信仰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雨中即事简二友(其五)

箨龙厌俗托孙儿,隔砌相过人不知。

借宅敲门太多事,胡床竟日对漪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其三)

豢龙作醢龙吞声,天公愦愦迷雨晴。

玉脂泣烹足媚妩,苦酒五色生光明。

龙虽神物畏馋吻,携朋去作天田耕。

稚禾婉婉鱼薧立,高原庚庚龟兆横。

汉家燮调岂无术,阴阳纵闭归董生。

□□□□□□□,□□□□□□□。

我贫自笑一瓢许,瓶粟屡空惭釜与。

彭泽曾无种秫资,沂水聊助咏雩舞。

颇怪吹云读风讼,浪愁淅米翻危语。

清时何事弘羊烹,善政端无宁虎乳。

仁人拯溺非姑徐,亟挽天汉如决渠。

我知造物识君意,十日一雨焉取馀。

愿君展此作霖手,苏民旱徙扶黄初。

在在京坻赋高廪,坐令歌颂销欷歔。

病坡作计羹玉糁,辟谷宁羡黄石书。

形式: 古风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其一)

雷伯四月瘖无声,鸣鸠呼妇凫浴晴。

星如榝沙灯吐红,羲和驾鞭乘赤明。

稚秧针水未入种,秀麦浪畦犹督耕。

香车不动百龙蛰,转辘如织千蛇横。

爱民太守心语口,瘨我以旱宁无生。

川灵有知龟亦许,异物蜿蜒归掌抚。

一雨果从方寸来,此念端诚本天与。

但看父老歌丰年,不用儿童学皇舞。

弭灾肯效栾巴噀,哺民无异紫芝乳。

一年事在阿堵中,四封笑溢迎门语。

我州潴野同淮徐,公方有意六辅渠。

上天下泽钟惠施,千里波及皆君馀。

蒙斋诗成虚斋和,我乐赋之如遂初。

坐对联珠饱官粟,但有欢喜无欷歔。

祗今快续二贤咏,不须乞米移颜书。

形式: 古风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其二)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

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

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雨催民耕。

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

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

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

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

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

云师族聚曷遽散,电母儿号奚不乳。

黑猪渡河去无迹,苍龙衔珠噤弗语。

朱鸟崛强王偃徐,乌龟缩颈老沮渠。

夫君笺天帝冯怒,旱魃磔死不问馀。

天街清润联璧珠,不为乾封为太初。

一雨三日谁力欤,更唱迭和忘欷歔。

归之太守不肯有,欸乃聊代志喜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