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和程学士克勤韵(其一)

㶁㶁涧下水,萧萧竹间风。

爱此幽且深,葺宇当其中。

既无纷嚣杂,且有静省功。

吾道在方策,隽永将无穷。

至理苟冥会,万象咸昭融。

悠然起遐思,忘彼南山崇。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悟。开篇以“㶁㶁涧下水,萧萧竹间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山涧流水潺潺、竹林间微风轻拂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爱此幽且深,葺宇当其中”,表达了诗人对这幽静深邃之地的喜爱,并亲自修建居所,将其置于景致最佳之处,体现出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亲近。

“既无纷嚣杂,且有静省功”,进一步强调了此处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特点,让人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到放松。诗人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吾道在方策,隽永将无穷”,则表明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与智慧,这种领悟将是永恒的,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后,“至理苟冥会,万象咸昭融”,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认为万物皆有其内在的联系与和谐,这种理解使他能够洞察世间万象的本质。而“悠然起遐思,忘彼南山崇”,则是诗人沉浸在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中,忘记了外界的喧嚣与高耸的山峰,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系宇宙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秋日杂兴和程学士克勤韵(其二)

率溪有精舍,是为咸买居。

所恶乃声利,所好在诗书。

闭关谢往来,长年味道腴。

衣食常不给,举世笑为愚。

孰知南山翁,怀此久踟蹰。

鱼鸟虽可乐,独行无与俱。

惟应浴沂者,庶几为我娱。

形式: 古风

答沈彦祥贺生孙作

生儿免无后,未别为贤愚。

日夜望成人,粗令业诗书。

儿今复有子,头角宛相如。

得孙固云喜,无乃添吾忧。

痴儿不好学,枵然腹空虚。

未知为人子,徒令尊自居。

故人缪相爱,遗我琼琚词。

上言由先德,下言携掌珠。

何时得良晤,看此庭中趋。

形式: 古风

赠王文冕

少怀四方志,乘时远游嬉。

西经宜兴市,落魄无人知。

夫君何自喜,枉驾与之归。

华灯坐良夜,高论露中怀。

古今无穷变,亹亹解人颐。

雷惊蛰斯启,钟鸣霜乃飞。

相知苦不久,旋复成乖离。

出门即长路,驱车独栖栖。

浮云蔽关山,洪流带邦畿。

可望不可亲,悠悠劳我思。

秋兰抱幽香,寒松挺孤枝。

芳华信能保,应无迟暮悲。

形式: 古风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一)宝涧西原

遥遥天马山,群行出城外。

涧水东南流,禾黍资灌溉。

地幽抱神界,穴秘聚生气。

绣衣念厥祖,营为卜迁计。

谓彼谷城藏,于中犹有悔。

兹焉事改作,辛勤阅年岁。

种树皆十围,畚土非一篑。

魂气无不之,体魄永攸利。

夏官如有知,含笑于下地。

载诵思亭章,令人发深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