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一)宝涧西原

遥遥天马山,群行出城外。

涧水东南流,禾黍资灌溉。

地幽抱神界,穴秘聚生气。

绣衣念厥祖,营为卜迁计。

谓彼谷城藏,于中犹有悔。

兹焉事改作,辛勤阅年岁。

种树皆十围,畚土非一篑。

魂气无不之,体魄永攸利。

夏官如有知,含笑于下地。

载诵思亭章,令人发深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处墓地的深切怀念与追思。诗人以“遥遥天马山”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神秘气息的自然景观之中。山中群马自由行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随后,诗人描绘了山涧流水,滋养着周围的禾黍,寓意着生命之源的滋养与生生不息。

接着,诗人赞美这片土地的幽静与神秘,认为它蕴含着神界的气息和生机。他提到一位穿着绣衣的人,可能代表祖先或某种精神力量,正在考虑迁移至这片土地,并认为这里曾是藏宝之地,但最终选择在此安葬,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信仰。

诗中提到的“谷城藏”可能是指过去的墓地或宝藏,而“于中犹有悔”则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与遗憾。然而,诗人强调了此处的改变与建设,以及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树木的生长、泥土的堆积,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夏官”,即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能够理解并赞赏他们的努力与牺牲。通过引用“思亭章”,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这片土地价值的认可与敬仰,引发读者深思。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二)象峰东麓

茫茫天地间,寿者何其少。

哀哉象峰麓,孤坟埋百草。

下有潜寐人,长夜无时晓。

当其盖棺日,孤儿未离褓。

抱道竟不施,策名空太蚤。

郡守解怜才,于焉卜其兆。

穿中既深锢,营旁亦高燥。

儿今立要津,英名流四表。

褒封贲泉壤,奎章掞天藻。

夫君身后名,有如白日皦。

形式: 古风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三)凤山北陇

莆中地滨海,群山多象形。

眷兹凤凰山,名之斯称情。

盘回若飞舞,峙止疑栖停。

五陇相起伏,形胜由天成。

林侯卜其吉,为母开佳城。

树槚匪求材,砻石斯为铭。

五患既尽除,一抔期永宁。

雨濡与霜降,春履仍秋行。

感此狐兔迹,况闻风木声。

凄然泪承睫,寒泉亦悲鸣。

形式: 古风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四)涂岭南窝

死生昼夜理,在人皆善言。

及乎处其际,变色不能前。

徬徨顾妻子,事事成悲怜。

请看涂岭穴,中有长生天。

上书论国忧,志欲除其奸。

天人与顺逆,大义何昭然。

玉工昩其理,反为和氏愆。

营兹以待终,将归要领全。

圣皇重直谏,再命居台端。

直气不可回,风节故桓桓。

容悦亮非欢,忠义素所安。

岂如庄列辈,呴呴谈神仙。

形式: 古风

介子永龄遘厉频死味芝陈先生实生之用求姻家沈君启南写图复系之以诗聊报万一云

爱子本天性,少者亦何深。

念兹成童年,苦为疟所侵。

寒热日交战,孱弱讵能禁。

人云鬼之为,毋乃阴阳淫。

先生希圣流,用推仁者心。

一投去其苦,再服保其真。

寝食如平时,奇功妙入神。

老南写斯图,为是平生亲。

种杏固寓言,况此及物仁。

图亦有时既,言亦有时泯。

惟应受赐者,身存恩亦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