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反江阳寓目灞涘赠易州陆司马诗

游人卖药罢,徐步反江干。

行吟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晨华照城阙,参差复郁盘。

千门含日丽,万雉映霞丹。

云开承露掌,吹动相风竿。

游童轻薄少,鲜服鵔鸃冠。

花开傅粉晏,尘起副车韩。

屡投双飞剑,曾操两色丸。

挂玉要游女,弹珠落矫翰。

信美非吾乐,何事久盘桓。

欲动南登咏,还谣北上难。

眷言思旧友,徂远路漫漫。

燕陲望楚服,天际与云端。

棹发吴涛上,荆歌易水寒。

十年阻风月,万里别金兰。

心期竟何许,怀抱日摧残。

容华冉冉谢,衣带朝朝宽。

盛宪宁延寿,刘琨自少欢。

宿昔均取舍,同波岂异澜。

赠言不尽意,掷笔起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长安后,返回江边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长安繁华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游人卖药罢,徐步反江干”,写出了诗人结束了一天的游历,缓缓地走向江边的情景。接着,“行吟灞陵岸,回首望长安”,诗人一边行走,一边吟唱,不时回望那座充满回忆的城市——长安。

“晨华照城阙,参差复郁盘”描绘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长安城,城楼高低错落,显得格外壮观。“千门含日丽,万雉映霞丹”则进一步渲染了长安的繁华与美丽,千家万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城墙在晚霞中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云开承露掌,吹动相风竿”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长安的生机与活力。“游童轻薄少,鲜服鵔鸃冠”描绘了长安少年的活泼与时尚,他们穿着华丽的鵔鸃冠,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接下来的几句“花开傅粉晏,尘起副车韩”则通过花开花落、尘土飞扬的场景,反映了长安的热闹与繁忙。“屡投双飞剑,曾操两色丸”可能是指长安的武艺训练或某种仪式活动,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挂玉要游女,弹珠落矫翰”描绘了长安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挂着玉佩,弹奏着乐器,享受着青春的乐趣。“信美非吾乐,何事久盘桓”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长安的美景,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迷茫。

最后,“欲动南登咏,还谣北上难”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长安,前往南方的心情,却又难以割舍对北方的思念。“眷言思旧友,徂远路漫漫”则直接抒发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燕陲望楚服,天际与云端”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棹发吴涛上,荆歌易水寒”可能是诗人想象自己乘船航行于长江之上,荆楚之地的歌声在寒冷的易水边回荡。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长安繁华景象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留恋,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

王胄(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

  • 字:承基
  • 籍贯:凌傲时
  • 生卒年:558~613年

相关古诗词

酬陆常侍诗

相知四十年,别离万馀里。

君留五湖曲,余去三河涘。

寒检君后凋,溺灰余仅死。

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

深交不忘故,飞觞敦宴喜。

赠藻发中情,奇音迈流徵。

追惟中岁日,于斯同憩止。

思之宛如昨,倏焉逾二纪。

畴昔多朋好,一旦埋蒿里。

无人莫己知,有恸伤知己。

把臂还相泣,岿然吾与子。

沾襟行自念,哀哉亦已矣。

吾归在漆园,著书试词理。

劳息乃殊致,存亡宁异轨。

大路不能遵,咄哉情可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答贺属诗

外黄初邸客,蜀郡晚琴声。

本欲从张耳,何曾说马卿。

定知游道日,非是第如行。

高文拟杂佩,善谑间瑶琼。

前书言家室,末叙挂簪缨。

问仁宁伐国,扬波岂乱清。

闻有阳台客,常留入梦情。

无为嗟独割,空引助庖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

客行万馀里,眇然沧海上。

五岭常炎郁,百越多山瘴。

兼以劳形神,遂此婴疲恙。

桐雷邈已远,砭石良难访。

抱影私自怜,沾襟独惆怅。

毗城有长者,生平夙所尚。

复藉大因缘,勉以深回向。

心路资调伏,于焉念实相。

水沫本难摩,乾城空有庆。

是生非至理,是我皆虚妄。

求之不可得,谁其受业障。

信矣大医王,兹力诚难量。

形式: 古风

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

旅雁别衡阳,天寒关路长。

行断由惊箭,声嘶为犯霜。

罹缴无人悯,能鸣反自伤。

何如侣泛泛,刷羽戏方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