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携家自爱鹿门耕,避世何须谷口名。
黄菊正开扶短杖,白衣不至对空罂。
隔溪渔笛随风细,何处牛歌起月明。
兄弟几人今只影,空搔短发愧馀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南山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携家归隐鹿门,不求谷口的虚名,享受着宁静的农耕生活。他手持短杖,漫步在黄菊盛开的小径上,期待着朋友的到来,但白衣之客并未如约,只有空空的酒罂与他相对。远处溪边,渔笛声随风传来,显得格外悠扬,而明亮的月光下,又传来牛歌,增添了山野的生动气息。
诗人感叹兄弟们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面对这份清寂,不禁抚摸着稀疏的白发,心中充满对过去时光和未能共享的遗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红尘不入种花源,白发高居曝背轩。
耕凿谁知当世事,桑麻时共老农言。
疏篁野水分三径,古木寒烟自一村。
昨夜故人来叩户,安排诗句对清尊。
一段南山画不成,王维天趣与经营。
水清盘石思垂钓,花落荒村见偶耕。
青嶂白云仙掌迥,淡烟疏雨辋川明。
欲催下笔留真迹,先许题诗照有声。
城南分手五经秋,肯信才名晚未收。
济济青衿歌在泮,萧萧白发倦登楼。
山川寥落云千里,骨肉凄凉草一丘。
尚忆冷毡倚大树,西风九日旧同游。
秋风木叶下庭皋,眼底南山突兀高。
倚马成篇知独步,屠龙挟技笑群豪。
未应涧谷藏名迹,终见云霄起羽毛。
偶辱新题惊老病,依歌何敢近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