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满庭芳·其二》,创作于宋代,由诗人丁无悌所著。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世界。
开篇“偃屋霜清,棱层烟碧”,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庄早晨景象,霜花覆盖在屋檐上,山间的云雾如同碧绿色的薄纱,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玲珑移在人间”一句,则将这种仙境般的情景带入现实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其境。
紧接着,“山光林色,常伴主人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向往,以及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这里的“主人”可能指的是隐居在山中的仙风道骨之人,即具有超凡脱俗品质的人物。
“元有仙风道骨,無心趁、玉简朝班”一句,则是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描绘,他不仅拥有仙风道骨,而且无心于尘世的名利,只是在朝廷中持有玉简而已,这表明他超然物外,不为五斗米折腰。
“归来赋,不因五斗,谈笑挂衣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的心态,即便是归隐,也不是因为追求世间的富贵,而是为了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脱俗生活的向往。
“尤难。谁不羡,商山橘乐,湄水渔竿”两句,则转而赞美起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商山橘乐”指的是古代隐士在商山(即今陕西商洛一带)种植橘树,过着自给自足的快乐生活;“湄水渔竿”则是对隐居者悠然自得地钓鱼的生动描绘。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引相君王子,助发幽欢”一句,可能是在邀请朋友或者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享受这种清净的生活,共谋幽深的快乐。这里的“君王子”有可能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表达了一种君子之交的高尚情操。
“满泛寿觞多祝,南溟共、比海波澜”两句,则是在这种隐逸生活中,对未来美好的祝愿。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与友人共同举杯畅饮,庆祝彼此的长寿,并且将这样的时光与广阔的大海相比,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最后,“君知否,庙堂有意,相与问寒岩”则是诗人在询问对方是否了解这种生活背后的深意,以及在这宁静的山谷中与友人共同探讨生命和宇宙的奥秘。这里的“庙堂有意”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而“相与问寒岩”则是对这种精神追求的进一步探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