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门山(其二)

破浪楼船气亦降,螺峰倚岸蹙成双。

重重天堑连天阙,楚尾吴头锁一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首句“破浪楼船气亦降”,运用拟人手法,将楼船视为破浪前行的勇士,其气势虽大,却也仿佛在山川的威严面前稍显逊色,营造出一种山高水长、气势恢宏的氛围。

次句“螺峰倚岸蹙成双”,螺峰是天门山的特色地貌,这里用“螺”形容山峰的形状,形象生动;“蹙成双”则描绘出山峰紧贴岸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而成的一对,展现出山势的险峻与独特。

第三句“重重天堑连天阙”,“天堑”指的是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这里用来形容天门山的险峻,而“天阙”则是天空中的宫殿,象征着神圣与崇高,通过“重重”二字强调了天门山的层层叠嶂,连接着天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一句“楚尾吴头锁一江”,“楚尾吴头”指长江下游地区,这里用“锁”字形象地描绘出天门山作为长江门户的重要地位,它如同一把巨大的锁钥,牢牢地守护着这条重要的水道,既体现了天门山的地理战略价值,也寓意着它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望裕溪口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力争到淮南,始可固江甸。

水陆攻合肥,此口成急漩。

远江烟霭中,一望青如淀。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

巢湖出何处,还入窦湖间。

隔水对两军,夹水立两坞。

春水方生时,曹公去宜早。

猘子孙仲谋,以江为深沟。

濡须争战后,更到皖水头。

形式: 古风

过芜湖(其一)

隐隐蟂矶庙,迢迢谢尚城。

一江灯火浸,两岸夜潮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过芜湖(其二)

雄紧临江县,苍茫极浦秋。

何时过北岸,一水入庐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过芜湖(其三)

远浦分吴楚,横流自古今。

赭山山色近,清弋一江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