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芜湖(其一)

隐隐蟂矶庙,迢迢谢尚城。

一江灯火浸,两岸夜潮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芜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边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首句“隐隐蟂矶庙”,描绘了庙宇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蟂矶庙,可能是指芜湖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的庙宇,夜晚的朦胧光线使得庙宇显得更加幽静和遥远。

次句“迢迢谢尚城”,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谢尚城,通过“迢迢”二字,强调了城市的距离感和夜色中的辽阔。谢尚城可能是芜湖附近的一个城镇,与庙宇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地点在夜晚的不同风貌。

第三句“一江灯火浸”,将视角拉回到江面上,描绘了一幅灯火倒映在江水之中的画面。这里的“浸”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灯火在水中摇曳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江面的平静与深邃。

最后一句“两岸夜潮生”,则以“夜潮”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隐隐蟂矶庙”中的“庙”,也巧妙地将整个场景串联起来。夜潮不仅指自然界的潮汐现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晚芜湖的美丽景色和深沉意境,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共鸣,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芜湖(其二)

雄紧临江县,苍茫极浦秋。

何时过北岸,一水入庐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过芜湖(其三)

远浦分吴楚,横流自古今。

赭山山色近,清弋一江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世谓华州不见华山而同州反得见之华州人每不平余在池州江上亦望不见九华而人云无为州中可见爰作一诗

华州附太华,不辨太华山。

同州三百里,顾得见孱颜。

高人在山中,山人了不关。

姓氏驰远方,远客争来攀。

千里不见睫,与此同一般。

我过铜陵矶,莫认青阳甸。

远远无为军,反及九华面。

云际有芙蓉,九朵莲花瓣。

江神与醯鸡,狡狯宁目眩。

一叶障太山,何况渺兹县。

江水去悠悠,两岸即池州。

华山不可望,更望九华楼。

形式: 古风

过池州见山

淼茫东泻又西还,曙色朝霞远浦间。

江上青峰都已过,不知何处九华山。

一岸烟波一岸山,五松九子贵池间。

江南此地多山水,恨不维舟一往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