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

姑溪城北西风起,台构荒凉俯秋水。

美人罢妆鸾镜尘,宫树长年落红紫。

我思宋祖行乐时,五云不尽来軿辎。

锦筝银瑟度华月,碧纱翠羽生微飔。

当时美人坐台上,绿水青山互相向。

野禽曾遂烟际来,翻得丛中数声唱。

美人於今去不还,白云夜夜愁空山。

空山唯有石泉水,彷佛清泠鸣佩环。

台前野老头如雪,但云台构民脂血。

请君当歌慷慨辞,毋俾今人继前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荒凉景象与历史沧桑感。开篇以“姑溪城北西风起,台构荒凉俯秋水”点出地点与季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美人罢妆鸾镜尘,宫树长年落红紫”两句,通过描写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芜对比,表达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我思宋祖行乐时,五云不尽来軿辎”将思绪拉回至宋朝,描绘了宋祖在台上享受乐章的场景,五彩祥云环绕,车马辎重繁盛,展现了极尽奢华的场面。接下来,“锦筝银瑟度华月,碧纱翠羽生微飔”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音乐之美与环境之雅,月光下,锦筝与银瑟演奏着美妙的乐曲,碧纱与翠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美人坐台上,绿水青山互相向。野禽曾遂烟际来,翻得丛中数声唱”描述了美人在台上欣赏自然美景,野禽在远处应和的情景,充满了和谐与宁静。然而,接下来的转折,“美人於今去不还,白云夜夜愁空山”揭示了美人的离去,使得山间只有白云陪伴,夜晚的空山充满了愁绪,表达了对美的逝去与时光易逝的哀伤。

最后,“空山唯有石泉水,彷佛清泠鸣佩环。台前野老头如雪,但云台构民脂血。请君当歌慷慨辞,毋俾今人继前辙”总结了整个场景,空山中的石泉水仿佛佩环的清脆声响,而台前的老头白发如雪,见证了台的兴衰与人民的付出。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历史,不要重蹈覆辙,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美的追忆,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警醒与思考。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香溪渡

香溪渡头春雨时,溪风吹青杨柳枝。

溪头死者苦无数,白骨累累知是谁。

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

一身去家充海军,劄砦香溪渡头水。

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

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

君不闻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

锋镝之下不可容,要在人心识天理。

形式: 古风

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韵

金张第宅连云树,凤筦鹍弦语春雾。

尊前月落人未眠,门外乌啼天欲曙。

秋风萧萧吹客衣,堂上主人胡不归。

雕垣粉剥野鼠窜,夹道草深官马稀。

呜呼蜉蝣朝生悲暮死,荆卿长歌手挟匕。

鹿门乃有庞德公,白头采芝近乡里。

形式: 古风

题僧巨然层岚春霁图

袁一无,沧海客,瀛洲仙,貌如秋鹤照野田。

手持层岚春霁图,云出画师僧巨然。

笔踪茫昧不可识,但见粉墨剥落生云烟。

青鞋布袜者谁子,一琴一鹤相后先。

山中酒熟鸣夜泉,碧桃流水春风前,朗吟一醉三千年。

不知何处有此景,兴来欲放西津船。

与君笑傲金焦巅,与君笑傲金焦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卜子敬所画脩竹轩图为夏仲南赋

道人家在南山巅,长日罢读秋水篇。

迩来种竹不数本,稍觉窗户生云烟。

龙稍交交翠欲举,恍疑泊近湘江渚。

鸾凤翻影云背来,高处风惊夜深语。

东湖隐者亦好歌,手把绿玉披紫荷。

清晨梳头踏曙色,到此徙倚聆秋珂。

卜君之画迥不俗,卜君之容美如玉。

明朝拟买好东绢,请君写我筼筜谷。

形式: 古风